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走向現代——英國美術300年”亮相中華世紀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14 18:00:3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英雙方領導共同為展覽剪綵

2012年11月15日,由中國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遼寧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廣東省美術館、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等6家博物館與美術館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區博物館聯盟、國際巡展聯盟、貝裏藝術博物館等3家機構共同主辦的“走向現代——英國美術300年展”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

領導、嘉賓觀看展覽作品

這將是國內首次全面展現英國歷時300年的美術發展狀況。80件展品包括油畫、版畫、水彩、素描和雕塑,來自英國西北部以曼徹斯特為中心的18家博物館和收藏機構。由於工業革命的巨大影響,此地區的藝術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這使得富有的製造商與商人們能夠資助和支援藝術家的創作,同時他們也能大量收藏優秀作品。

展覽中透納的兩張作品,顯示出從早期到成熟期的風格變化

這批作品是一筆由英國藝術家創造的非凡財富,藏于曼徹斯特及鄰近城市的博物館與美術館之中。由於工業革命的巨大影響,此地區的藝術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這使得富有的製造商與商人們能夠資助支援藝術家的創作,同時他們也能大量收藏優秀作品。

觀眾在拍攝弗洛伊德的作品《黃色背景的女人頭像》

許多藝術家都將自己的作品遺贈給了大曼徹斯特郡下各個城鎮的公共美術館。同時,英格蘭西北部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也購入了歷史名作和當代畫作,增加了自身館藏量。此次《走向現代——英國美術三百年》將展示這批豐富的藝術文化遺産,這不僅來自於英格蘭西北部人民的精心收藏與資助,同時也是各個機構自發收藏的成果。此次展覽還將頌揚當地人民的開放思想、自由精神以及他們堅定的信念,堅信藝術具有普世意義,能夠造福于全人類。

觀眾在觀看作品

雖然不同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的展品都具有各自的獨特屬性、各有優劣,但通過對大曼徹斯特公共藏品中所有類型的繪畫風格和特點的梳理,此次展覽將對18世紀中期到今日的英國繪畫發展情況進行全方位綜合性考察。展覽既會展示先鋒派畫作,又會展示傳統繪畫作品;既囊括了主流藝術畫作,又囊括了反叛傳統的藝術作品。展覽也將網羅不同的繪畫流派,從傳統的歷史和宗教主題,到肖像畫和風景畫(這是英國藝術中最為熟悉的兩大類型), 再到捕捉普通英國人日常生活片段的“藝術白話文”。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同樣會展示創作于21世紀的畫作,與200多年前的作品一同呈現于觀眾面前,從陳列的佈局也能發現出不同時期作品的異同之處。本次展覽講述的藝術進化史並未有任何順暢可測的模式可循,也很少優先歐洲的創作。此次展覽將展現英國藝術的獨特性與光怪陸離之風,以及複雜精緻與高超非凡的固有技巧。英國藝術的複雜性與奇特性將使這場展覽具有極為豐富的可觀賞性,為觀眾帶來最激動人心的體驗。

觀眾在觀看作品

在英國,由於未建立起藝術教育的規範學術體系,畫家們能夠享受無可比擬的自由度來抒發心中獨特的創造性思想,無需擔憂主流的品味或是對藝術實用性的質問。英國歷史上致力於改革傳統藝術創作方式的藝術家往往立於反傳統藝術觀或個體獨特性的視角–如威廉•佈雷克(William Blake)的畫作,拉斐爾前派畫家早期的實驗性作品,或是斯坦利•斯賓塞(Stanley Spencer)具有前瞻性的油畫作品–雖然改革可能帶來令人費解、難以闡釋的藝術發展類型,這一變革仍然是獨一無二的表現力。這樣看來,繪畫給人們生活帶來的震撼堪比知識界、文化界及政治界的影響。而在這一變化階段,英國也逐漸成為現代國家,這並非是通過徹頭徹尾的革命鑄就的,而是通過充滿激情、具有非凡特質的個體,他們自身屬於反傳統宗教或政治觀的一代,帶領全國人民向前推進偉大變革。

這一景象在曼徹斯特尤為可見,19世紀這裡便建起了具有進步性的經濟學院,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與倫敦保守派霸權完全不同的政治風格。本次展覽將充分展現各個時代英國藝術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同時展示出英國人民的開放思想與自我認知度。

伊麗莎白•巴特勒作品《加入康諾特的遊騎兵:在愛爾蘭從軍》

展覽同時包括創作于20世紀的現代主義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