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回顧中國博物館事業十年發展之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7 17:14:21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免了一張票,推開幾扇門

宋新潮

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六大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博物館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全國博物館的數量快速增長,從改革開放前的350座,增長到現在的3415座;專業化水準顯著提高,一批知名博物館在基礎設施、研究展示、管理運作與社會服務等方面快速進步;博物館藏品不斷充實,2011年僅文物系統所屬博物館的藏品總量已達1902萬件(套);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全國博物館每年赴境外的文物展覽達80余項,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有計劃地引進國外文物展覽,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向國人推介世界文明。

博物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從2004年起,各地博物館不斷加大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力度。2008年以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全國1804個公共博物館分三批實現了向社會免費開放,加上自行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的總數已經超過2400個。一些民辦博物館也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主動實施了免費開放。中央用於博物館免費開放的財政補助總額,4年累計投入高達82億元,成為文化領域中最大的一項公共文化支出。

免費開放的直接成果,是博物館觀眾人數大幅增加。據統計,免費開放四年來,全國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4億人次,每館比免費開放前平均增長了50%—70%。各地的省級博物館觀眾人數更是普遍增加了3到4倍。隨著觀眾人數的增加,觀眾群體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和本地低收入階層增長明顯。以湖北省博物館為例,其免費開放後50%的觀眾是武漢及其周邊的當地居民。由此可見,免費開放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拉近了博物館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免費開放對博物館事業更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博物館漸漸由以藏品為工作核心轉變為以服務觀眾為核心,更加強調社會服務和社會教育。2007年至2011年,僅文物系統所屬博物館年舉辦陳列展覽數從7689個增長到17297個。伴隨著社會關注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博物館,更有不少熱心者直接加入到了“博物館之友”、志願者組織行列中,彌補了博物館服務人員的不足,也增強了博物館與社會的互動。

為了適應免費開放對博物館的新要求,中國博物館協會在有關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下,自2008年積極推動建立博物館品質評價體系。啟動了對全國博物館的評估工作,評定了83座一級博物館,178座二級博物館和290座三級博物館。同時,在中央財政的支援下,實施了中央和地方共建博物館計劃,確定了上海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8個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由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牽頭給予經費和政策支援,助力這些博物館基礎條件和業務水準的全面提升。2010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第二十二屆大會在上海召開,正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博物館發展認可和肯定的最好證明。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加強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列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時代為中國博物館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對博物館發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中國博物館發展依然是任重而道遠。   (作者為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