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于群13日在此間表示,中國實行公共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的免費開放,這些公共文化機構的財政保障問題現已得到解決。
6月13日,文化部舉行了“十七大以來文化建設成就系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題新聞發佈會”。
針對社會關注的圖書館、美術館等免費開放的問題,于群做出了進一步説明。他介紹,2011年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有2115座陸續向社會免費開放。2011年文化部聯合財政部推動了全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免費開放。據不完全統計,免費開放政策落實後,2011年3月至10月,全國各級文化館免費開放服務人次514.45萬,比2010年全年429.8萬服務人次的數量增長19.7%,各級公共圖書館到館人次4.27億,比2010年全年3.28億人次的數量增長30%。
他表示,免費開放是世界上特別是發達國家公共文化機構一個通行的做法,它體現了公共性,所以財政經費的保障應該是一個基本制度,但是我國公共文化機構的財政保障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也是推動免費開放面臨的一個問題。文化部經過和財政部協商,中央財政將免費開放的經費列入了制度性預算,去年投入了18個億,以後每年也將隨著服務人次的增長、工作量的增加和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擴大等等,這個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此外,鄉鎮文化站的運作經費也得到了解決,2011年地市級圖書館、文化館補助標準為50萬元,縣級圖書館、文化館補助標準為20萬元,鄉鎮綜合文化站補助標準為5萬元,目前免費開放的長效機制已建立起來,同時基層公共文化機構日常運作的經費保障問題也已解決,從而實現全民文化權益的共用。
此外,于群指出,我國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部分地方黨委政府仍然沒有真正樹立科學發展意識和正確的政績觀,存在“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重文化産業,輕文化事業”、“重硬體建設,輕軟體建設”等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文化自覺意識不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保障機制尚不健全;公共文化設施設備較落後,資源利用率不高;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匱乏,管理和服務水準不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這導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準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還不相適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