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文明來説,目前正在大量失去對我們全人類文化遺産的尊重。文化遺産是人類經過若干世紀才建立起來的,我們看到有很多教科文組織保護的廠址和歷史古跡變成停車場,或者自然的河流被填平變成了高速公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義大利全國委員會主席卡魯索22日説,人類文明的特徵現在受到極大的破壞,需要積極地採取措施來糾正這個錯誤。
卡魯索是在當日于曲阜舉行的《文明古國文化遺産保護與促進文明對話國際研討會》電視直播對話中作出上述表示的。
文明古國和促進文明對話的國際研討會是第二屆尼山論壇中富有開創性的活動,本次研討會以文明古國的合作與文明責任為主題,來自中國、義大利、印度、墨西哥等文明古國的代表,就各文明古國對文化遺産保護的積極推動展開對話,推進國際合作交流。
卡魯索表示,各個國家有不同的背景,我們要進行相互交流來達到了解,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更需要這種交流。我們必須建立新的人文主義,更要建立一種意識,了解各國的文化和文化遺産,而且願意把這些知識傳播給其他的文明,從而進入一種真正的對話。
“人類文化遺産保護最缺的是什麼?”印度文化部國家文化基金會高級主管雅米妮·姆巴依女士認為最大的挑戰就是可持續發展與遺址真實性問題,即如何保證世界文化遺産能夠讓當地人們生活得更好,並且能夠讓經濟上得到發展,同時還做到遺址真實性。
墨西哥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全國委員會主席奧爾加·奧利弗女士説,保護世界文化遺産要從娃娃抓起,教育年輕人理解和認識到自己的文化遺産,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遺産感到自豪,我們要理解文化遺産是現代社會發展當中的一個部分。
“世界文化遺産的破壞者該受到怎樣的懲罰?”卡魯索認為,懲罰的可能性不僅僅是在國家層面,同時也在國際層面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一年根據普世性原則來確定保護的名單,一個國家所申請的遺址,這個國家就有責任保護它,如果這個遺址面臨被破壞的危險,教科文組織會把它從名單上刪除。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中國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巡視員郭旃表示,對於不同文明背景下遺産保護的對話,對整個遺産保護理論體系和實踐是一種融合和提升,在遺産文化保護裏面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社會機制,除了政府的管束外,精神的鼓勵,社會輿論的支援,也包括物質的支撐同樣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