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谷歌藝術計劃觸地中國:台北故宮正式加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24 11:00:23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現代化博物館應深入民心

“故宮”有五次擴建工程,最大的就是我負責的第五次,擴建重點並不只是在於硬體的空間的擴建,還在於它整個軟體思維的擴建、改變。2007年我們對世界重新開放,舉辦了“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其中汝窯的展場是嘗試用一條比較長的展櫃,將展品放在一個平臺上,裏面再區分出四個子題。這個展櫃四面可以觀看,不管從哪面開始觀看,都可以清楚觀看,而且兩邊都會有簡單的品名卡及簡單介紹。這種擺設手法,在器物的展示上算是一種比較新的方式。對於展場的設計來説,應用伸展臺的表現手法,將整個展櫃設計成長的伸展臺,每件作品擺放上面,呈現工藝最好的一面。另外,整個環場都有黑色的布幔和座椅,座椅就好像是觀眾坐在上面欣賞伸展臺上的表演,如果您參觀累了,可以坐下休息,也可以欣賞我們所準備的十分鐘影片。

不只是大觀展本身,我們還有戶外藝術節的推動,再加上我們跟Geography(國家地理紀錄片頻道)的合作,最後(産生)《國寶總動員》一系列的做法。其實都不斷地在呈現,“故宮”不只是現代化的博物館,它不但有非常好的服務、展覽的品質,而且更能深入民心。

《國寶總動員》是我講的異業結盟的概念。當時“故宮”跟電影后期製作公司太極影音結合,他們幫好萊塢製作過很多影片,他們有很好的技術、設備,可是他們一直都是幫人家代工,沒有辦法講自己的故事。影片中以“國寶級”文物:嬰兒枕、玉辟邪、玉鴨為主角,尋找從翠玉白菜上飛走的螽斯,在夜半大鬧“故宮”,並在冒險歷程中逐一結識五十件“故宮”明星文物。後來我們跟Geography的合作也是很有趣。到現在它是100多個國家十一種語言在播,當時也是我第一個創新,也是我們“故宮”第一個創新。

打破行政限制才能成功

像《未來博物館》以及“故宮”週末夜,也是那時候開始推的,因為當時沒有人相信我可以讓“故宮”夜間開館,因為博物館的館員就好像公務人員一樣,朝九晚五,五點就要下班,四點就要趕客人。你怎麼可能讓它夜間開館呢?到現在“故宮”還在夜間開館,這件事情已經沒有人質疑了,而且效益非常好。2007年7月起,台北“故宮”,首次舉辦每週六夜間開放參觀的活動,正館的展覽區完全免費參觀,讓人們領略到夜間“故宮”的美。

其實現在講這些事情好像很簡單,當時是要突破很多行政限制的。因為“故宮”的行政級別限制,它有《採購法》,它有各式各樣行政上的限制,包括以後我們做的OldisNew跟Geography的合作,這些所有的事情在那個時代都不是可以想像、做到的事情。公務人員的心態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就依法行政最好沒法這樣子就好了。但是第一個你一定要先去解決那個問題,才有辦法去落實,去執行。如果博物館只做博物館自己內部的事情,你家自己説了算,別人也不會怎樣,只是你要跟別人合作的時候,很多價值觀、彼此的磨合或者很多的事情都是在那個過程裏面産生的新的結果。

(林曼麗,生於1954年,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等職,2004年-2008年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院長。根據林曼麗口述整理)

國內團隊與谷歌的技術差別

也許只是“街景小推車”的有無

“街景”與“VR”

給央美美術館製作數字美術館的技術力量是“墨非數顯實驗室”。“Google藝術計劃”是一群喜好藝術的工程師利用20%的工作時間,研究如何通過谷歌技術推廣藝術而産生。與谷歌相似,“墨非”總監馬建剛也是和朋友去參加平遙攝影節的時候,在閒聊時無意中促成了現在專業從事收藏級影像輸出和製作藝術品複製的數字團隊。在他看來,“Google藝術計劃”全景攝像依靠的是谷歌自身的“街景”功能,顯得有些粗糙,而他們所使用的“VR”全景攝像功能,在製作上則比谷歌的技術精緻得多。

版權保護之道

實際操作中,馬建剛的團隊要用專業設備在展館中不同點上取景,平均一個點上的全景照片需要近十張,而一般的展館取景點有十多個,甚至在央美的一次展出中,取景點最多的達到了60個。

在具體的畫幅攝像中,馬建剛的團隊能保證美術館、博物館的展品攝像不被盜用。當你在電腦上右鍵點擊展品照片時,顯示的只是“版權所有者: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以及製作團隊的名稱。

“除非盜用我們的製作模型,否則不可能實現複製”,馬建剛説。這樣就保證版權歸美術館所有。畫幅的像素達到“Google藝術計劃”的水準,從製作技術上來説,中國民間的製作團隊和谷歌的技術差別或許只是“全景小推車”的有無。

“街景小推車”(Trolley)是谷歌為藝術計劃專門研製的設備。它不同於谷歌街景車或是拍攝景點的三輪車,完全靠人力推行,並裝備多個攝像頭與定位系統,較小的體積便於穿梭于博物館大小角落。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