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解讀藝術品業的“倍增計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2 14:41:19 | 文章來源: 全球藝術品市場監測週報

2月28日下午,文化部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向社會發佈《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産業倍增計劃》,提出了“十二五” 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於20%, 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實現倍增的奮鬥。《計劃》以專欄形式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的11個重點行業(演藝、娛樂、動漫、遊戲、文化旅遊、藝術品、工藝美術、文化會展、創意設計、網路文化、數字文化服務)及其發展目標,希望通過對這些行業的挾持和發展,形成各行業百花齊放、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

藝術品業的倍增計劃

《計劃》提出,繁榮美術創作,推動當代藝術品産業健康發展。創建藝術原創、學術評價、藝術品市場互為推進的藝術發展體系。引導、培育和建設藝術品一級市場。完善藝術區管理模式,鼓勵藝術品産業集聚發展。建立中國藝術品行業登記認證數據庫。積極扶持新媒體藝術。

具體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形成2-3傢具有世界影響的藝術産業集聚區,將中國建設成為世界藝術品重要交易中心。

採取的主要舉措有:鼓勵原創藝術創作,推動畫廊業發展,鼓勵各地結合自身資源建立藝術産業集聚區;鼓勵建立新媒體藝術中心和視覺實驗室,鼓勵原創新媒體藝術發展;打造誠信度高、交易便捷、品種豐富的藝術品電子商務平臺;扶持兩個國際化、品牌化、高品位的藝術品産業博覽會。

政策支援方面,將完善藝術品市場政策法規,加強藝術品市場監管力度,建立藝術品市場信用管理機制,維護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正常秩序;完善藝術品經紀人制度、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 培養藝術品産業領軍人才、藝術家、鑒定人才和經紀人才。

計劃存在數據的“缺位”

文化部公佈《計劃》不久,就引起業界的熱議。不少業界人士注意到《計劃》中數據的“缺位”:既沒有2010年11個産業實現增加值的數據,也沒有2015年預計達到的增加值數據。談“倍增”,怎麼能缺少起點和終點?

另外在整個統計過程中,數據的採用都留有餘地。以藝術品業為例,近十幾年來,我國的畫廊業、拍賣業、藝術博覽會三位一體的市場經營主體結構初步建立了起來,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從毫無經驗可循走向初步規範,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中逐漸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2009年之後,我國藝術品市場總體規模依然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明顯。《計劃》稱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但熟悉藝術品市場的業內人士知道,這一數據統計口徑明顯偏窄。據文化部市場司《2010年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公佈:我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2007年為1561億元,2010年達到了1694億。據不完全統計,2000億元交易額在2011年已經達到了。

制定計劃的相關人士表示,該計劃強調的是純藝術品的市場規模,並將藝術衍生品、藝術授權、藝術複製品等市場交易金額排除在外。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司長劉玉珠説,“我們制定‘倍增計劃’的一個出發點,就是要將文化部門管理的以及與文化部門職能相關的、屬於産業範疇的內容界定清楚,把體制機制問題理順,使文化産業各項工作有明確的指向,以便我們更好的履行文化部作為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這些數據雖然並不適合作為權威數據發佈,但通過調研總算摸清了文化家底,作為産業發展的決策參考,意義重大。

藝術産業集聚區壓力很大

此次的《文化産業倍增計劃》,不僅提出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的目標,更提出了要形成2-3傢具有世界影響的藝術産業集聚區的要求。相較之下,後者的難度更大。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的數量驚人。在上萬個文化産業園中,名副其實的微乎其微。而作為大文化産業中的藝術品市場,要建立代表國家水準的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則更加困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知會有多少藝術産業集聚區前仆後繼,淪為權力與資本的玩偶。

藝術産業集聚區是由藝術家聚集群落演變而來的,它是後工業時代都市發展的産物。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1990年以來,國內的一些國際大都市如北京、上海等陸續地出現一批藝術家群落聚集區。北京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自發形成第一個藝術家群落聚集區“圓明園藝術村”以來,目前聚集區數量激增,比如宋莊、798藝術區、草場地、上苑、酒廠藝術區、環鐵藝術區、觀音堂、索家村、費家村、黑橋藝術村等。其他一些城市也陸續出現一批藝術家聚集區,它們大多處於大都市但又都遠離城市中心,租金低廉。這些藝術家聚集區的形成客觀上又有利於藝術家之間的直接接觸和交流,有利於藝術觀念的溝通和靈感的激發。另外,它又會吸引大量的藝術愛好者,形成規模效益。

目前令人尷尬的是,隨著資本和商業逐漸大批涌入藝術市場以及行政力量的介入,如今大部分藝術區的房價飛漲,商業氣氛逐漸取代了藝術氣氛。據了解,798藝術區基本上是被開發商一手營造出來的,尤其近幾年政府部門把798作為首批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區進行開發,該地區的商業價值立即上升,大批的商業機構逐漸涌入,日益高漲的租金和喧囂的環境使大批原來居住在此的藝術家不得不因為無法承擔高昂的租金而另尋他所。

創意是藝術産業集聚區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其生命之源,這就需要一批有才華的藝術家發揮其藝術創作的天賦,如果藝術家無法在集聚區生存,何談創意對於政府相關部門來説,發展文化産業固然是好事,但應該更多地將重心放在完善基本服務設施,為藝術家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讓藝術産業更多地聚焦到內容的創作上。此外,政府部門還需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加強對矢口識産權的保護。

倍增計劃的助推作用

“倍增計劃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數據的翻番,而是産業品質的提升。”這也許是業界對《計劃》的一個合理解讀。或許“倍增計劃”的推出,對於文化産業整體發展而言並不是關鍵因素,但它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力的推動。正如北京華展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學軍所説:“關鍵在於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市場發揮作用推動企業不斷優勝劣汰,全社會不斷思考如何幫助産業發展。當真正的文化強企成長起來,産業就會隨之升級,産業規模也自然能夠迅速擴張。”在他看來,提出量化目標的“倍增計劃”是朝向這個最終目標的“一個新的驅動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