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選擇歷史還是經濟?古城老墻和萬達公館的較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5 08:59:5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上圖為柳肅微網志中公佈的城墻照,他寫道:“萬達廣場發現的這一段城墻顯然是長沙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慘烈的攻城戰鬥的歷史記憶,它記錄了長沙人民奮勇抵抗外敵入侵的一段光榮歷史,寶貴之極。古代的長沙人民奮起保衛家園,今天的長沙人民應該奮起保衛這段城墻!”

水利專家稱原址保存存在技術難題

目前存在古城墻的原址保護與異地保護的兩種方案,但建築學專家的意見一致推薦原址保護,柳肅如是説:“留在原地,感覺它在向人説話。拆到博物館裏,感覺那就是屍體,而且是屍體的碎片。”

由此方振寧呼籲:“如果是異地保存,就是假古董,未來也沒有辦法根據原來的狀態進行研究。而且以後會給觀眾一個很大的誤導,認為城墻的位置是過去的,所以就無意義了。長沙是一個歷史意義比較特殊的古城,在城市中心進行房地産開發是需要特別謹慎的。

從歷史文物價值方面,原址保存是最為理想的保存方式,但水利專家提出了技術上的難題,那就是汛期即將到來,如果進行原址保存會存在“管涌”的可能性,方振寧在採訪仲介紹道:“目前城墻所在位置比地面低四、五米,這也説明瞭地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湘江每年的梅雨季節和漲潮的時候,水利專家認為很有可能形成水的倒灌,從而增加城墻的保護難度。”

方振寧提到,針對這種“管涌”的問題,柳肅教授提出了另外的方案,那就是全長120米的城墻中原址保存一部分在地下,這種方式是否可行依然沒有確定。

原址保存僅僅是技術難題?

據方振寧介紹,汛期的“管涌”問題是其中最主要的技術難題,但也並非是不能解決的。目前存在的著另外一個問題是開發商的經濟損失問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這塊地政府已經賣給開發商做房地産開發, 如若120米的古城墻原地保存,萬達項目取消,開發商的經濟損失由誰負擔?還是經濟問題在這裡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振寧還參考了長沙文物網站對於“不可移動建築”的規定,他説:“文物網站上對於古代建築的保護特別少,近代的比較多,這就説明瞭長沙對於古代‘不可移動建築’的認定存在問題,如果長沙是兩千年的古城,在網站上公佈的內容就太少了。同樣,如今發現的宋代城墻,專家就應該組成專家團隊認定為‘不可移動建築’,只要被認定之後,這段古城墻就無人能動了。”

隨後記者在長沙市文物局網站上查閱了長沙市公佈的“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庫”,共計33處,這個數字對於一個從漢朝到如今的幾千年的文化古城來説的確不算太多。

經濟發展與改造已經讓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雷同,而當經濟發展與文化遺産之間發生矛盾之時,文化的厚重感無疑能夠打動社會大眾。對於長沙這個古代名稱,柳肅教授呼籲:“密集的高樓大廈已經把地下文物埋藏區破壞得差不多了。每一棟高樓都有一個很深的地下室,都會破壞下面的文物埋藏。所以這次發現很重要這是原因之一,機會已經不多了。”

在北京也有過不少拆毀城墻的案例,近十多年來卻在小心翼翼的整理著已經殘存不多的城墻遺跡,例如2001年北京王府井商業街西側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內,總長2.4公里的城墻遺址被保存,同時期,長約1公里的東南內城城墻遺址整理為明城墻遺址公園。

近幾天,剛剛被拆的“梁林故居”話題還未落音,長沙宋代古城墻的保護問題又討論的沸沸颺颺,如何完好的保存歷史文化古城,例如城墻、城樓、護城河會所等建築與文物都應盡可能的加以保護,保持傳統風貌,這也是梁思成先生的的遠見卓識。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