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選擇歷史還是經濟?古城老墻和萬達公館的較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5 08:59:5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古城墻遺址

“我已得到比較可靠的消息,那段城墻看來是保不住了。我在電話裏哽住了,停了半天最後提了一個建議,要拆也只能拆到博物館裏去。不要在什麼風光帶什麼地方的復建一段,那不僅是假古董,更嚴重的是誤導觀眾誤導後人,以為長沙古代城墻在那裏。長沙古代城墻城門的位置是清清楚楚的,不要誤導後人。”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柳肅教授在微網志裏提到的那段城墻是2011年9月份湖南長沙萬達公館工地挖掘出來的古城墻遺跡。

幾個月過去了,這段120米的長城遺跡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當城墻保護的矛盾岌岌可危之時,柳肅教授的一條微網志喚回了大家的記憶。

事件回顧:

古城墻最初發掘是在去年9月份,經過短期的發掘和研究,考證出這是宋代、清朝等好幾個朝代疊加在一起的城墻。

在2011年的湖南考古與文物工程彙報會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首次明確了考古結果,萬達廣場位於長沙古城文物埋藏區內,該建設區域發現了眾多古代遺跡,其中就包括明清時期長沙城城墻和宋代長沙城城墻。

長沙萬達公館屬於萬達廣場項目,整個工地用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而古城墻就在長沙萬達公館地下,由於文物挖掘的需求,工地施工已經停工。

但對於城墻保護問題未有定論,主要矛盾在於原址保護還是異地保護,2月9日,柳肅教授發出微網志之後引來諸多媒體的關注和呼籲。

2月10日,柳肅教授與長沙文物局局長向長沙市長彙報了遺址的文物與歷史價值。

目前對於遺址的保護方式依然在論證之中。

宋代古城墻特殊價值何在?

見證了湘江改道、城市發展與革命歷史價值

建築評論家方振寧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時談到城墻的歷史價值:“這對於長沙這個城市的考古是有重要意義的,這説民這個城市在宋、元、明、清幾個重要的朝代,長沙城的中心位置是沒有改變的。而且在長沙的古代地圖上能找到這段城墻很清晰的位置,史料的價值非常高。”

郭偉民在彙報時就談到了城墻遺跡對於長沙古城發展和湘江改道考證的重要性,他認為根據城墻外的淤泥堆積可以斷定當時古城墻之外就是湘江,而如今的湘江與此地大約有100米左右,説明湘江出現了改道和變遷。

方振寧根據長沙古代地圖來對比,古代地圖上的湘江與城墻是挨著,但如今城墻與河道之間的距離有100到200米之間,這就説明瞭湘江改道或者河流變窄了,這對於研究地理和城市史都很重要。

另外,柳肅經過考證發現,在歷史上的元朝攻打長沙戰爭中,當時城內大眾進行了強烈的抵抗。蒙古人攻進城之後,很多人都自殺,岳麓書院就有200多人奮起反抗的歷史都是有據可考的,城墻上就留下了戰爭的痕跡。柳肅教授説,這樣的遺跡,在全國都屬罕見,其價值“堪比馬王堆漢墓”。這與北京、南京等地的長城有著不同歷史意義。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