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顏新元先生在展覽序言中稱,他十分看重作品中作為美術人所喜歡看到的那些既具象也抽象、既民族也地方、既共性也個性、既局限也永恒、既苦澀也溫暖的構圖、造型、色彩、技藝……作為直觀的原生態視知覺對象,作為全世界獨特的不以科學具象再現為唯一觀察方式與表現手法,追求時空自由、主觀表達的東方式造型藝術類別,它們至少屬於我們傳承民族記憶的“美”的、手工藝術的基因之一;儘管其中不無歷史的落後與愚鈍的方方面面,但是,它們實實在在地展示了前人面對神聖美好與他者悉心分享、與他者慶賀告慰,面對天災人禍自我鼓舞、自我療救的人情與人性關懷,展示了前人以藝術方式自娛自樂,以無中生有的卓越想像力彰顯浪漫精神,以藝術創造的方式敬畏生態自然、超越功利實在、延展生命時空、昇華人性意境、提升幸福指標的恢宏態度。
藏家説,超越物質實在,創造藝術輝煌,應該是這些移動的古代祭祀壁畫的原生意蘊,他也有意把它作為本次展覽的現實期許。
“2011北京•中國民俗藝術國際論壇”系列活動之“東風繪本”展覽在北航逸夫科學館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院內展出,係以北航藝術學子為主體的青年繪本畫人從不同角度,發揮北航藝術教育既重視基礎訓練,也特別強調吸收傳統民俗藝術元素進行當代繪本創作的部分作品展示。內容、材質、形式、技法、風格各異的繪本,大多已經做成一本本完整的“圖畫書”,其中大多數為年輕作者自編自畫的“處女作”,絕大多數未曾公開出版。
三、民俗歌舞專題展演介紹
“2011北京•中國民俗藝術國際論壇”系列活動之“沅陵縣原生態民俗歌舞專題展演”推出的18個精彩節目,被團長兼總導演、音樂家劉武華先生命名為《四季飚歌》,據感情色彩分為 春、 夏、秋、冬四季。原生態民俗歌舞集《四季飚歌》全部由沅陵縣藝術團演出。該演出首次向首部觀眾、向首都院校推介來自湘西雪峰山原汁原味的民俗歌舞。這些民俗節目集沅陵優秀民間歌舞于一體。有酉水船工號子、盤木號子、打夯號子、車水號子;有精彩腔調的山歌演唱;有詼諧調情的小調表演;有人類活化石辰州儺戲展示;有佛教虔誠之歌,有民間喜慶點子,還有古老習俗之舞——《毛古斯》和《哭嫁歌》。
沅陵民歌十分豐富精彩。號子多鏗鏘有力,偶爾徐緩舒展;山歌一山一歌,高亢奔放;小調情深意切,恬靜優雅。
湖南省沅陵縣是一塊獨具魅力的土地。這裡生活著漢、苗、侗、土家等25個民族66萬勤勞勇敢的人民,境內現有楚秦黔中郡遺址、秦代二酉藏書洞、唐代龍興講寺、明代虎溪書院和辰州三塔、曾經幽禁過張學良將軍的鳳凰寺和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等眾多名勝古跡。沅陵被授予“中國傳統龍舟之鄉”,《辰州儺戲》、《沅陵傳統龍舟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沅陵山歌》、《辰州符》等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沅陵是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和“一生中要去的66個中國歷史文化大縣”之一。沅陵縣藝術團路遠數千來到京城演出,不無對自己地域的原生態文化“孔雀開屏”的含義。
在北京知名大學舞臺,演出來自大山的鄉村原生態民俗歌舞,這種文化藝術交流的形式,對當下城鄉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社會的文化藝術普及,都有積極的表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