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中拍協權威數據出爐 2011年春拍取得較大突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2 17:27:46 | 文章來源: 東方網

近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與有關專家合作,對於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時、西泠印社、中貿聖佳、上海朵雲軒、北京誠軒、北京榮寶、北京華辰等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進行了數據整理和分析。得力於國民經濟的增長,人們對藝術品市場預期信心增強,藝術品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積蓄的進入等積極因素,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11年春季取得了強勁的增長。

2011年春拍,10家公司共舉辦218個專場拍賣,成交額205.09億元,與2010年春拍102.14億元的成交額相比,增長超過100%。這比很多人預言已到了高點的2010年秋拍還增長了36.8%。具體到拍賣專場來看,不同門類的藝術品各有自己的特點。

書畫佔據半壁江山

2011年春拍,10家公司中國書畫共成交10735件(套),僅佔總拍品數的36.87%;而成交額達到1278278.25萬元,佔據了整個市場的62.33%。其成交額同比增長90.68%,有力地帶動整體市場的增長。中國書畫拍賣中,古代書畫為353969.34萬元,佔27.69%;近現代書畫為871023.49萬元,佔68.14%;當代書畫為53285.42萬元,佔4.17%。

近現代繪畫名家是市場的中堅力量。近現代名家作品因具備較大存量、作品出版著錄較多,鑒定相對容易,因而一直被市場所追捧。近年來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各門類價格升幅最大的莫過於近現代繪畫。據統計,此次2011年春拍10家公司超1000萬元拍品中就有119件為近現代書畫,所佔比例達到37.42%,119件成交總額為314356.9萬元。在近現代畫家裏,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黃胄等人尤為突出,單件成交額上千萬的拍品中,他們的作品多達102件。

近現代中國書法應運而起,後市看好。隨著近現代繪畫市場的持續火熱,近現代書法作品也水漲船高,成為今春拍賣亮點之一。今年時值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紀念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上海朵雲軒和西泠印社等公司分別開設了6個有關辛亥革命名人書法專場,成交件數為637件(套),成交率達90.10%,成交額為24241.56萬元,平均價格為38.06萬元每件(套),其中上百萬元共有45件。在近現代書法中,弘一法師、郭沫若、蔣介石、康有為、于右任、趙樸初等名人政要的作品屢創佳績。

瓷玉、文房穩步發展

2011年春拍,10家公司瓷器成交件1241(套),佔拍品總件數的4.26%;成交額為176825.22萬元,佔市場總額8.62%;玉器成交531件(套),佔拍品總件數的1.82%;成交額為41309.44萬元,佔市場總額2.01%;文房清供成交1718件(套),佔拍品總件數的5.9%,成交額為46923.7萬元,佔市場總額2.29%。瓷器、玉器和文房清供均比去年穩步增長。在古董拍賣市場裏,宮廷禦製品一直是熱點中的熱點。高水準的品質以及皇室所賦予的特殊身份象徵決定了其在市場上的風靡程度。今年春季,10家拍賣公司共推出近10個宮廷專場,成交340件(套)拍品,成交額達148210.4萬元,平均價格為435.91萬元每件(套)。其中一百萬元以上拍品為189件(套),佔該類拍品件數一半以上;而上一千萬元的也達40件(套)之多,佔該類拍品件數11.76%。

雜項拍品行情突破

近幾年來,以古籍善本、古典傢具、古琴、銅鏡、郵品錢幣、珠寶首飾、名家紫砂壺等為代表的雜項門類逐漸在藝術品市場脫穎而出,拍賣價格逐年攀升。

雜項類在今年中國藝術品春季拍賣中異彩紛呈,很多公司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拓寬經營範圍,推出新的拍場亮點。其中古琴、古典傢具、郵品錢幣等尤為突出。

2011年春拍,10家公司的古典傢具成交120件(套),成交額為42239.5萬元;郵品錢幣成交8013件(套),成交額33801.94萬元;古籍善本成交1488件(套),成交額17674.45萬元。另外,古琴成交21185.8萬元;佛教藝術成交14202.16萬元;銅鏡成交9243.13萬元。均比去年有較大突破。

高端專場迭出不窮

在市場火熱的狀態下,各大拍賣公司在高端文物徵集上都下了極大的功夫,藏家和投資者也願意在現階段的高價位時期售出。2011年春拍,10家拍賣公司單件拍品成交額超過百萬元的竟達3090件之多,比2010年春拍的數量多了一倍以上;這3090件拍品中超過一千萬元的有318件,超過五千萬元的有20件,超過億元的有6件。這是我國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市場十九年來,單季精品文物數量最多的一年。

在精品專場方面,此次春拍10家公司218個專場裏成交率100%的共有34個,佔15.6%。這些精品專場主要有名家收藏專場、重要歷史名品、精品集珍、新門類拍品等幾類情況。

名家收藏、歷史名品、精品集珍專場的可靠效應和品牌效應會在以後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越演越強,因為在藝術品市場裏,藝術品投資者和投資機構越來越多,在他們面前,風險控制是首要任務,對於鑒定技術不成熟和鑒定體系混亂的當下,他們必定選擇來源可靠作品作為購買對象。再者,所有以投資為目的的購買行為都希望其購買物品和購買行為本身具備一定品牌效應和新聞效應,這有利於物品價值的再度提升和作品的轉手。

今年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拍賣總額已超過300億元,相當於2009年一年的成績。預計本輪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的增長將會吸引後續更多的資金參與其中,特別是藝術基金的大量進入,從而繼續支撐市場行情的持續發展。然而,在這種高速膨脹的發展階段中,拍賣公司參差不齊。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問題成為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領域目前亟需解決的課題。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尤為重視,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在促進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上也已經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上來,相繼出臺了《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自律公約》等行業標準和自律文件。因此,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應該要引導行業從數量向品質轉變,引導企業更加規範化、標準化發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