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資本時代來臨:藝術市場成交放大、價位虛高!(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14 14:14:44 | 文章來源: 南方日報

張曉剛1988年創作的《生生息息之愛》(三聯作)油畫拍出他個人作品最高紀錄。
 
  “拍賣大廳外的走廊裏擠滿了人,臺上二三十個拍賣師輪番接聽電話停不下來,螢幕上的數字每秒鐘以百萬元的幅度追加……”這是廣東油畫家陳鏗在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見到的一幕,“現場的熱度,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心跳加速”。
本月8日結束的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拍,總成交額高達34.9億港元,創下香港拍賣會歷史新高。張曉剛等10余位畫家的個人世界拍賣紀錄被又一次刷新。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波瀾不驚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終於全線飄紅。
這次的新紀錄誕生,被藝術品市場分析人士預測為新一輪瘋狂的開始。它將把中國藝術品市場帶向何方?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資深經紀人。
○當代藝術“虛高”
“標王”張曉剛作品成交破紀錄
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當代藝術品不斷傳出流拍新聞,一度被視為泡沫崩裂。但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尤倫斯專場”上,105幅作品全數拍出,總成交4.3億港元,大幅超出事先估計的1億至1.3億港元。
一度被譽為當代藝術“標王”的張曉剛的成交紀錄在蘇富比春拍中被刷新,他1988年創作的《生生息息之愛》以7906萬港元落槌,成為他個人作品的最高紀錄。而他1995年標誌性的作品《血緣大家庭》以5666萬港元成交也刷新了《大家庭》系列的紀錄。
除張曉剛外,張培力、王廣義、耿建翌等當代藝術家的個人世界拍賣紀錄也一一被刷新。
“外國大收藏家尤倫斯在這個專場中拋售了許多精品,其中不少是中國當代藝術史早期的名作,一些作品當年甚至參加過著名的星星畫展。”畫家陳鏗告訴記者。
而最被看好的王廣義、張曉剛、張培力等人的早期作品,竟然被場外的買家通過電話委託競拍成交。“這場拍賣會無疑是給藝術品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部主管林家如説。
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在短暫低迷之後,終於又“飛”了一把,應該如何看待這一輪瘋漲?
藝術市場評論人牟建平分析説,中國藝術品自2010年已全面進入一個資本時代,“標誌是不再是圈內的專業玩家左右市場,而完全是由一些資本型的大資本來操縱這個市場”。牟建平説,資本時代,藝術品市場的特點就是“成交放大”和“價位虛高”,“這個市場既非常活躍,也充滿了風險”。
獨立策展人、藝術批評家朱其卻給當代藝術的火熱行情潑了一盆冷水。他認為,一般藝術品暴跌後不會再度上漲。“這幾乎是20世紀世界藝術市場的鐵律。可能一段時間因為市場炒作和行銷使一部分藝術投資人和經紀人盈利,但更多的藝術投資人則深受其害。”朱其説,中國當代藝術只是一個收藏對象,並不適合作為投資對象。將當代藝術作為投資産品,整體上只是有利於少數人的暴富,對中國藝術市場的整體發展並無好處。
○“億元時代”來臨
山西煤老闆進軍藝術品市場?
當代藝術品全線火爆之外,蘇富比春拍的中國書畫專場也掀起高潮。備受關注的張大千“沒骨山水”代表作《蜀山春曉》以6450萬港元成交,高出估價3倍以上,成為書畫專場之最。吳冠中、齊白石、傅抱石等人的作品,都以超過100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
自2010年起,中國書畫拍賣宣告正式邁入“億元時代”,劉益謙等資本大鱷大舉進入藝術市場,以3.08億元的價格拍下王羲之的作品《平安帖》,一舉創造了中國藝術品拍賣之最。
市場上熱錢滾滾而來,涌向藝術品投資領域。有報道稱,山西煤老闆、溫州炒房團都出現在了藝術品拍賣會上。
伍勁告訴記者,如今的天價,主要是由一些大的財團、企業以及大收藏家製造。“泰康保險、民生銀行,包括印尼藏家余德耀這樣的主力買家,都開始大舉進入中國拍賣市場。”
“像劉益謙這樣的大富豪花大價錢把藝術品拍走,還有煤老闆、溫州炒房團,你説他們完全不懂藝術品嗎?我不這麼認為。”中央美院藝術市場分析中心主任趙力説,這些人很多都專門組織了專家團,資金的投入也不是盲目的。“應該説,藝術品市場的門檻越來越高,不是光有錢就能進來的。”而在這樣的行情下,民生銀行等財團準備成立美術館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牟建平分析説,最近兩年,很多大富豪、煤老闆進入藝術品拍賣市場,用他們的閒錢來買藝術品,做長線投資。“應當説,比起銀行和股票,藝術品的增值空間更大,一般能達到20%—50%,這也是他們投身藝術市場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進入藝術品市場需要持久的愛好、熱情,以及恒定的價值觀。像山西煤老闆、溫州炒房團那些人,他們什麼都買,但如果不是真的喜歡,也沒有研究,根本不可能在藝術市場裏持久存在。”田愷説,最終支撐這一輪市場高價的應該是既有眼光、又有實力的資本大鱷。
○要設立“黑名單”?
有些買家競拍之後拒絕付款
“從藝術品成交額來看,近幾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呈驚人增長態勢,前年是200多億元,到去年成交額上升至500多億元,增長了一倍多。”牟建評説。
馬未都也表示,藝術品究竟飆向何處?目前還不好説。“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盤子並不大,一年成交額才500多億,對比起股市微不足道,有時候股市一天的成交額都上千萬元。”他預測,隨著越來越多鉅額資本的投入,水漲船高,這個盤子會越來越大。但馬未都認為,目前大多數介入收藏領域裏的人屬於投資者,這個比例過大,風險仍然存在。
眼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炒作和弄虛作假現象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各種沉疴痼疾也一觸即發。
“藝術品炒作的現象不足為奇,就像西方有名的德比爾斯家族炒作鑽石一樣,將其炒作成一種奢侈品,讓全世界的女人都為之瘋狂。”田愷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現在的炒作其實也是在模倣西方,走的是同一條路子。
但牟建平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深層次問題在於誠信缺失:一是,拍完不付款的情況屢見不鮮,去年一個中國藏家以5.5億天價在倫敦拍得清乾隆粉彩鏤空瓷,至今還沒付款;二是,很多拍賣公司也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這也就是商家不守信的表現。
牟建平説,2007年北京長風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存世量極少的清代康熙年禦制瓷器“搖鈴樽”經十幾輪競價,被國內知名古董商孫惠光競得,成交價達1920.8萬元,但買家並沒有付款購買。最後,北京長風起訴孫惠光,可是北京長風本身也涉嫌誠信問題。因為孫惠光對法庭解釋説,他不付款是因為在拍賣時長風公司將“搖鈴樽”標簽為“日本回流”,但之後沒有證據證明該拍品屬“日本回流”,因此認定拍品存在瑕疵,所以堅持不付款。
牟建平認為,要規範藝術品市場,目前最重要的就在於樹立商業誠信,應該建立一個“黑名單”機制。“在圓明園獸首拍賣事件中,蔡銘超拒絕向佳士得付款,佳士得方面就將蔡銘超列入海外知名拍賣公司的內部黑名單,禁止他參加這些公司的拍賣會,國內藝術品市場也該建立一個類似的嚴密的‘黑名單’機制”。
專家支招
對藝術品投資熱普通大眾須冷靜
今年初,天津文交所創新了一種交易模式,即藝術品份額化交易,被俗稱為“藝術股票”,將中國民間投資藝術品的熱情一把火點燃。
1月26日,已故天津山水畫家白庚延兩幅作品分別被拆成600萬份和500萬份,以每份1元的價格在天津文交所發行。30個交易日後,1元價格上漲到17元以上,漲幅超過了1600%。3月11日,天津文交所又推出了8幅白庚延的畫作。上市6個交易日,8幅畫均以15%的漲停價收盤。白庚延的作品被炒作到了過億元的天價,甚至超過了張大千等許多名家的代表作。
由於急速的瘋漲,很快最初的兩幅作品就遭到天津市政府監管部門的停牌通知。3月24日復牌後卻遭冷遇。短短8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近6000萬元,天津文交所成為這場盛宴最大的受益者。而這場鬧劇,也讓所有人親眼見識了中國民間對於藝術品投資的極度狂熱。
在採訪中,眾多資深投資人認為,天津文交所的模式不規範,應當取締。“藝術品股票不是博彩遊戲,不能簡單抄襲股票證券的方式掛牌。”牟建平説,藝術品講求的是擁有,但藝術品股票是一種虛擬收藏,根本不是真實擁有。
對於民間正在被點燃的投資熱情,牟建平説,普通大眾完全沒必要進入收藏領域。因為藝術品收藏是一項高風險、高門檻的投資行為,藝術品存在真偽,但普通老百姓很難辨別。藝術品市場的遊戲規則就是“上當你活該”。“目前,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拍賣市場中,80%是贗品,只有20%是真品,所以普通老百姓想要在這個市場中挑到好東西很難,這個市場還是應當由專業玩家和專業團隊以及基金、銀行等大資本來進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