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砥礪前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12 17:50:36 | 文章來源: 中新網

面向未來 面向世界

進入21世紀,隨著藝術院校的擴張和中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中國的美術教育如何與中國經濟社會整體形勢相協調成為美術界人士思考的重點。當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在近兩年的“兩會”上不斷呼籲藝考要降溫時,美術院校的專家學者們也在不斷調整和探索中國美術教育的未來之路。

中央美院的攝影係作為一個新興專業,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不斷增大在近幾年培養了一批傑出的畢業生。攝影系主任王川表示,攝影係培養的學生可以去拍時尚大片等商業作品,也可以去拍實驗照片專心探索藝術。按照他的説法,中央美院的攝影係培養方向是使學生具備這兩種可能性的各種素質。魯迅美院院長韋爾申也曾表示,以前的美術教育注重的都是技能型的人才培養,不是真正的創作型人才,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啟。下一步改革的重點之一,應完成由單一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向多能力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要打破學科和專業的壁壘,使學生能夠獲得更科學、更合理、更豐富、更系統的知識與技能。

這兩人的話道出了新時期中國的美術學院學生培養方向發生的一種悄然變化。當跨界開始成為當代文化的主流語匯,美術學院就不單單是藝術家的搖籃。根據西方的經驗,純美術在美術學院的比例正在不斷減少,與設計相關的美術專業由於在工業生産中的重要地位而逐漸成為未來美術院校的一大主要發展方向。

對於這點,中央美院老院長靳尚誼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認識到。他説:“我在1979年第一次到德國考察的時候,就發現西德的所有美術學院設計已經佔了一多半了。社會發展變化了,美術專業中的設計在發達國家已經相當重要,所以1995年我在中央美院建立了設計和建築專業,因為我認為建築在設計裏面是領頭的。從目前發展狀況看,這兩大專業總體發展得非常好。”

據了解,中央美院早在新中國成立初就曾參與國徽設計,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期間更是擔當形象設計工作,包括獎牌“金鑲玉”、體育圖標“篆書之美”、奧運地鐵等均有中央美院設計團隊參與完成,而即將開始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展陳設計也有其參與。事實證明,設計是未來美術院校發展的重頭戲。就在去年的世界設計大會上,設計就是生産力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隨著中國産業結構調整,如何完成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華美轉身,藝術設計是其中重要一環,而美術院校對設計人才的培養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與國際接軌,加大與國際知名美術院校的交流也是新時期中國美術教育的應有之意。著名評論家邵大箴認為,中國的藝術正在影響全世界,成為其産生變化的因素,影響其格局的不斷調整。而這種變化只能來自交流的頻繁與了解的加深。除了舉辦展覽和沙龍交流之外,作為美術院校,留學生比例高低可能是最好的國際化指標之一。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希望高水準大學都有百分之十留學生的要求,加大留學生比例是擴大中國的美術院校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一環。以前,我們總是會把到歐洲或者美國留學、遊學作為重要履歷之一寫在簡歷的顯要位置。今後,到中國來,到依然保留西方寫實傳統和嚴謹訓練的中國美術院校來,開始成為很多外國留學生的不二選擇。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最早的美術學院于16世紀下半葉就在義大利出現了,而世界美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巴黎美術學院在17世紀業已初具規模,我們的美術院校和美術教育才走過不到百年曆程。中國美術教育與中國美術一樣依然在路上,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和迎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必將使中國美術教育的未來更加光明。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