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國際美術館相聚上海當代 探討亞洲當代藝術收藏的未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4 20:38:1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專稿

收藏亞洲當代藝術:收藏什麼、何時收藏、如何收藏?

由侯瀚如組織

2010年9月9日

上海展覽中心

2010年9月的ShContemporary博覽會將圍繞亞洲當代藝術機構收藏開展一個由全球當代藝術美術館參與的論壇。論壇的主題為收藏亞洲當代藝術:收藏什麼、何時收藏、如何收藏?該論壇由策展人及藝術評論家侯瀚如先生組織。侯瀚如出生在中國,常駐舊金山與巴黎,目前擔任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展覽和公共項目總監,展覽研究和博物館係系主任。最近其策展的項目有第十屆里昂雙年展和第十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

侯瀚如與我們聊起了論壇上將要討論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背景及起源。

在過去的20年裏,當代藝術不僅成為一項全球的活動,而且極大地改變了全球文化景觀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亞洲當代藝術的快速發展和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使其成為當今世界新的當代藝術中心。亞洲許多城市也開始舉辦大型藝術活動比如雙年展、藝術博覽會等等。與此同時,成百上千的美術館、畫廊以及藝術基金也開始紮根于這片土地。隨著經濟增長,亞洲藝術市場成為了全球藝術經濟的理想地,部分亞洲藝術家也因其藝術品價格不斷刷新記錄。在過去的10年裏,不論是在亞洲或其他地區,我們親眼見證了收藏亞洲藝術的新銳私人收藏家的崛起。

可惜的是,至今為止,只有極少數公共美術館具備系統性建立亞洲當代藝術藏品的能力。儘管許多公共美術館投入大量精力及努力,不斷舉辦各類展覽,但相較私人美術館而言,它們還處於起步階段,缺少資金與專業知識。同時,當前的私人收藏也存在著品質和專業度參差不齊的情況。事實上,收藏行為牽涉到大量的商業炒作。藝術收藏的原理、動機以及作用變得越來越含糊不清,充滿矛盾,令人困惑。於是便引發了許多在社會及文化背景下關於當代藝術實際意義的討論。

收藏什麼,何時以及如何收藏亞洲當藝術是目前整個藝術界面臨的急需找到答案的棘手問題,特別是對於像美術館和藝術基金這樣的公共機構而言,該問題更是至關重要。

過去兩年裏,經濟危機也影響到了藝術市場,有趣的是,市場並沒因此而崩潰,反倒糾正了了一些投機現象並建立了一些警告機制。從另一方面來説,還幫助建立起一個合理理性的關於藝術價值、文化底蘊、傳統以及社會變遷的討論平臺。

因此,在即將到來的ShContemporary博覽會上,我們也將組織一場關於收藏亞洲當代藝術的論壇。通過這個理論與商業並存與互動的論壇,我們能得到超出預期的有效的、有趣的解決方案。

通過來自東西方的美術館及策展專家的參與,我們能對以下廣泛的問題進行討論:

今時今日在藝術商品化的時代下,什麼是公共機構?

在亞洲接軌國際的背景下,有沒有一種特殊方式可以定義公共以及私人?

在當代藝術的媒介、語言以及其物質性不斷多樣化的前提下,應該如何收藏,保存以及呈現當代藝術?

收藏的策略以及遠見如何影響不同美術館的使命?尤其是亞洲當代藝術?

在公共機構對於文化和藝術的建設受到廣泛關注時,當代藝術收藏是如何影響公共政策的?

收藏亞洲當代藝術的最佳經濟模式是怎樣的?

最後,為什麼要收藏亞洲當代藝術?收藏亞洲當代藝術的理想美術館應該是什麼樣的?

參與的演講者與美術館名單將於近期公佈。

創辦于2007年的ShContemporary已經成為了亞洲的重要藝術博覽會。它在中國的領先地位,對實驗性想法的關注、以及對亞太區新收藏家的培養都使博覽會成為了未來亞洲市場趨勢的風向標。

2010年9月9日至12日,第四屆ShContemporary將在宏偉的上海展覽中心裏舉辦,預展日為9月8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