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2010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第一次新聞通氣會舉行(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5 09:57:59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品網

 

一.上海雙年展的文化立場與當前語境

(一)上海雙年展的文化立場——立足城市,反思當代藝術

上海一直是中國當代城市文化的實驗場和前沿陣地。自1996年創辦以來,上海雙年展始終堅持立足上海這座城市,聚焦于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以豐富的當代藝術形態,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文化思考和視覺創造。十幾年來,上海雙年展確立了獨特的文化立場和問題線索。從第一屆“開放的空間”到第二屆“融合與拓展”,雙年展積極思考和建構著中國文化傳統的動態特徵和開放格局;自第三屆開始,雙年展更是明確地聚焦于“城市”主題:2000年“海上?上海”思考上海的特殊現代性,2002年“都市營造”探討城市建設與空間構造,2004年“影像生存”反思都市媒體文化,2006年“新設計”聚焦于都市文化中的設計、時尚與消費問題,2008年“快城快客”思考城市化過程中的移民狀態。

通過這七屆的努力,上海雙年展不但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而且成功地進入了國際藝術大展的序列之中;不但打造起了一座國內外藝術交流和展示的平臺,而且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在實驗文化與公眾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更加重要的是,雙年展依託著上海獨特的歷史文化記憶,堅持從中國經驗出發,以當代都市文化建設為本位,積極調動中國的文化資源和藝術媒體發展的最新成果,以自身視野思考世界藝術文化問題,從而在世界範圍內確立起了自身特有的風格和模式。2010年,上海雙年展將沿著自身的歷史邏輯線索繼續前進,在新的文化語境中深化雙年展的學術思考、提升雙年展的國際影響力。

(二)本屆雙年展的語境——“世博會文化”和“雙年展文化”

2010年,世博會將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上海,中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上海成為世界劇場,同時也將成為一個無限豐富的“世博劇場”。在這個“劇場”中,世博會將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對於城市與當代生活的主體論述,從中國出發,在全球境域中思考世界共同問題——這成為上海世博會基本的文化姿態。“世博會文化”將成為本屆上海雙年展最重要的思考和體驗背景。雙年展將在世博會主題背景下,在世博會這個“大劇場”中,努力成為世博會的高文化靚點。這就需要我們從中國主體出發,提出國際文化藝術界的前沿問題,放在世界舞臺上進行演練。

作為一個重要的藝術機制,雙年展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近30年來,雙年展更成為一個全球現象,與此同時,雙年展的日益趨同化和節日化也成為了國際學術界反思的重要問題。在雙年展日益體制化的今天,國際藝術界不斷尋求辦展模式的拓展和更新。2010年,全世界將舉辦40多家國際雙年展,如何從這次雙年展的集體表演中脫穎而出,進一步確立起上海雙年展的學術形象?這是我們亟需討論的問題。本屆上海雙年展將著眼于全球雙年展的最新發展,與當今最具前沿性的國際雙年展機構密切合作,努力優化辦展模式,推動制度創新,力爭為全球性的“雙年展文化”提供切實有效的批判性思考和建構。

秉承上海雙年展一貫的問題線索和文化立場,本屆雙年展將繼續以上海這座城市為母體,從“世博會文化”以及“雙年展文化”的當下語境出發,以“巡迴排演”作為學術主題和總體策略,在全球視野中建構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在當代藝術的世界劇場中思考藝術實驗與社會空間之間的關係,力求打造一個跨地域、跨主體、跨媒介的當代藝術現場。

二.本屆上海雙年展主題及目標

(一)2010上海雙年展的主題——“巡迴排演”

“巡迴”是巡遊與回歸,“排演”是排布與推演。“巡迴排演”是開放性的和流動性的,強調展覽的策劃情境和展開的過程,強調展覽的創作與生産意識。在巡迴排演中,展覽空間不僅僅是藝術品的陳列場所,而且是生産性的、變化中的、反覆試驗的感性現場。

巡迴:

2010,中國正引領著全球經濟走向復蘇,世博會更將上海變為當今最受矚目的城市。上海這座“世博劇場”演出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是全世界在上海這座劇場中的登臺亮相。作為上海當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本屆雙年展將與不同城市的重要國際學術機構密切合作,共同塑造2010上海雙年展的“巡迴排演”,這是一個流動性的論辯、展示、表演與生産的巡迴劇場。世博會是把全球匯聚到本土,而雙年展則是在不同的本土視野中激發出對全球問題的差異性關切;世博會是文化的輸入,雙年展是觀念的輸出,通過這一主動輸出的行動,本屆雙年展將成為世博會期間上海回饋給世界的一份最具文化前沿性和實驗精神的禮物。

排演:

“排演”是排布與推演,“排演”強調展覽作為一種文化生産的實驗性和開放性。正如布萊希特所指出:“排演者不希望去‘實現’一個思想。他的任務是喚起和組織他者的創造性。排演就是試驗,就是發掘出此時此刻的多種可能性。排演者的任務是揭露一切模式化的、俗套的、習慣的解決方案”。今天,每個展覽都呈現為劇場。展覽的“劇場化”與奇觀化甚至已經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一個備受質疑的問題。對於雙年展而言,“劇場”和“排演”不僅是一種展覽效果,更是一種創作、展示和交流的方法。排演中的“劇場”首先是一群人,是一個知識共同體的構造,劇場中人在彼此合作與響應的關係中工作,在排演中,當代藝術創作的個體性被改造和修正,藝術家成為一個開放的主體,一個創作-交往中的“跨主體”。本屆上海雙年展將從劇場、排演的這種跨主體性出發,強調創作的群體互動性,推動當代藝術家集體現場的探索和呈現。同時,“巡迴排演”以“雙年展劇場”作為現場,旨在呈現當今藝術語言形態的綜合性與實驗性。近年來,現場、情境、敘事和社會參與逐漸成為當代藝術與視覺文化中的最前沿話題,本屆雙年展將以“巡迴排演”的形式,爭取在這一前沿領域有所推進,將雙年展劇場打造成一個多領域、跨媒介的公共現場。

(二)本屆雙年展的目標——貼近世博,回應城市,優化雙年展

世博會是世界性的交流與展示平臺,它不但使遠方的世界、無限複雜的世界變得可知可見,而且匯集了對全球問題的本土回應。自誕生之日起,世博會就開始了它在全世界的巡迴。在巡迴中,它得以在不同的本土語境中檢驗全世界共同的問題。世博會是一個全球性巡迴演出的世界劇場,“巡迴排演”是世博會運作的基本形態,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的世博精神。2010上海雙年展以“巡迴排演”為主題,從世博出發,貼近世博,是對世博精神的承接和發揚。

城市化是現代性和全球化的重要載體,縱觀過去百年的歷史,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城市化運動如同一場盛大的巡迴演出,構成了全球現代化的堂皇敘事。“巡迴排演”是全球境域中城市化進程的一個隱喻,回應了世博會與雙年展對城市議題的長期思考。

現代性的百年同時也是雙年展的百年。一百年多來,雙年展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現象,近年來,它的體制化和均質化已經成為國際藝術反思和批判的焦點。“巡迴排演”試圖以上海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機制平臺上檢驗雙年展的學術思考,共同探討展覽這一“展示-生産”領域的內在界限、它和社會空間的關係、當代藝術的社會參與和制度批判的歷史對於展覽體制本身的挑戰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説,“巡迴排演”是對當代藝術展覽制度的一次反思,從這種反思出發,我們力爭對雙年展的辦展機制進行優化。

三.本屆上海雙年展主題詮釋

對第八屆上海雙年展來説,“排演”並非某種展覽形態的隱喻,而是一種思考和運作的方法。雙年展要做的,是以“排演”作為策略,邀請藝術界的不同參與者: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收藏家、博物館長以及形形色色的受眾們一起來到雙年展這個排練場中進行排演,從而在雙年展的結構中思考藝術實驗和藝術體制、個體創造和公共領域之間的關係。

2010上海雙年展希望成為探討當代藝術困境與未來的一個思想和實踐的平臺,旨在以“排演”作為方法,對當代藝術及其展覽理念進行拷問。近年來,當代藝術展覽這個藝術的自治領域、這塊公共領域中的“飛地”已經成為全球資本生産、展示和消費的集散地,日益成為藝術資本交易和大眾文化享樂的場所,成為喧囂華麗的時尚秀場和節日狂歡。然而,對當代藝術家而言,展覽不只是交往空間、發佈空間或者實現空間,展覽首先是一個開放性的和流動性的創作空間。從“排演”出發,本屆上海雙年展將逐漸深化其對於藝術實驗和展覽制度的思考,強調展覽的策劃情境和展開的過程,強調展覽的創作與生産意識。

“排演”是非正式的演出,是可反覆的、抹去重來的實驗;“排演”是場內與場外、幕前與幕後、臺上與台下的中間狀態,打通了藝術劇場與日常生活劇場之間的隔膜;“排演”是一種演習,比表演更真切實在,更輕鬆寫意,也更加開放和實驗,可以隨時停頓,可以重新開始。所有展覽都希望成為一個結論,一次宣告,一次最終的演出,一場完美的戲劇。而實際上,展覽是排演中的劇場,因為在演出之時,流俗的劇場經驗已經把蕓蕓眾生馴化為“觀眾”這一角色的扮演者,只有排演才能夠使他們從這一角色中脫身而出,獲得解放。排演之劇場是開放的,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排演的參加者,排練場中沒有觀眾,只有“朋友”;排演之劇場是開放的,因為我們只是“藝術”這一史詩劇的排演者,而歷史沒有終點線,藝術的歷史始終懸而未決。

展覽即排演。與舞臺演出相比,“排演”是日常化的,但是,排演卻也並不在日常之中,因為日常也始終是一個劇場。就我們沉浸其中的這場生活戲劇而言,儀式性的劇場演出並不能達到生存之解放,因為在真正的劇場中,觀眾只是從一場戲進入另一場戲,從一個夢進入另一個夢。惟有在排演之中,我們才可以從此日常劇場中脫身,進入生命與創意的解放時刻。

展覽即排演。只有在排演中,觀眾之交互性參與才得以施行。然而這是與幾十年來所謂的“社會參與”和“公共介入”相反的行動。後者是藝術家對社會的對象化參與(仿佛藝術家本來並不在社會之中),藝術家進入日常之劇場進行“實踐”抑或“改造”,他或她相對於公眾或社會仍然是居高臨下的主權者;而“排演”則是邀請大家進入藝術的排練場,加入到藝術的生産中來。關鍵在於:在“參與主義”的框架中,“公眾”和“社會”都只是單數,而在排練場上,所有的排練者都被保持為無限差異之個體,是那尚未被定義的“蕓蕓眾生”(multitude)。

展覽即排演。“排演”是一種解放,因為一切尚處未定狀態。在本屆雙年展的框架中,策展不是總結,不是調查或再現,而是劃分和組織、集結和動員,是一次次的“排演”。2010上海雙年展將自身定義為“排演”,定義為一個生産性的、表演性的空間。只要在排演之中,展覽之劇場就尚未封閉,尚有其未來。今天,藝術體制的生産力遠遠大於個體的創造力,藝術家難以擺脫被藝術系統雇傭的感覺和“社會訂件”的命運,到處是倣像和角色扮演(cosplay)。“排演”號召藝術界的同仁脫掉角色扮演的戲服,從機制化的藝術劇場中出走、從日常劇場中出離,成為那“未被定義者”,回到我們的排練場,進入到自發、自由的演習之中。

四.本屆雙年展展覽框架和學術靚點

本屆雙年展的展覽框架

2010上海雙年展的策展過程分為“展開”與“回歸”兩個步驟。“展開”部分是指從2010年7月至9月的國際“巡迴排演”,按照三個主題單元,分別在歐洲、美國與亞洲進行;“回歸”部分是指“巡迴排演”向上海美術館主體展的回歸,三次“巡迴排演”將構成主體展覽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展開”與“回歸”兩個步驟是上海雙年展將自身議題放在世界舞臺上進行檢驗和排演的過程,也可以被視為上海雙年展對於國際藝壇的一種呼應與回饋。

根據“巡迴排演”這一充滿現場感和行動感的工作方式,2010上海雙年展的主體展覽將以上海美術館作為中心展場,同時擬設立主題性分展場,與主展館共同構建起“雙年展劇場”的情境與敘事。10月份,“巡迴排演”將回歸到雙年展主館,構成主體展覽現場的基本“劇情”和框架。雙年展主館側重展示具有現場感的平面作品以及具有事件性的空間作品,強調當代藝術創作的敘事容量與場所精神。

本屆雙年展學術靚點:遊牧式的“排演”

2010上海雙年展擬邀請多傢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國際機構作為合作夥伴,共同參與雙年展的國際“巡迴排演”計劃。同時,從“巡迴排演”這個主題方向出發,我們將力圖在策展方法和運營方式上進行制度創新,“巡迴排演”計劃中的十余位主要思想家、藝術家和策展人將組成國際團隊,參與並且協助策展人進行雙年展各流動站的學術研究和組織工作。

國際“巡迴排演”預計從2010年5月開始,至9月底結束,共進行三站。該計劃將邀請四十余位思想家、藝術家、策展人共同參與,強調話語生産與視覺生産的合一。每場“排演”持續一週,根據特定主題內容,以不同藝術機構為劇場,以當地藝術家正在進行中的作品為基本“劇情”,藝術家的調研文獻和感性資料作為“道具”,展開其創作過程,打開藝術創作的暗箱,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的排練場,並邀請思想家、策展人作為“演員”,以論辯、講演、寫作等方式共同參與藝術生産的排演過程,從不同角度開啟封閉在個體創作中的多種可能性。“巡迴排演”體現為一個創意實驗室,藝術勞作的現實資源、藝術家的創意、藝術史的知識、藝術體制的限定、批評話語以及觀眾同時被搬上舞臺,進入排演狀態,並在排演中實現自我更新。

2010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策展團隊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