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大型歷史組畫《孔子》在瀋陽面世 由瀋陽畫家創作(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4 21:51:36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孔子》歷史組畫之一《孔子傳樂子夏圖》。

《孔子》歷史組畫之一《孔子週游列國途中講學圖》。

《孔子》歷史組畫之一《君子之接如水》。

一組反映孔子生平及孔子文化的大型國畫組畫《孔子》,近日在瀋陽面世。這一大型國畫組畫由著名畫家郭德福潛心多年研究創作而成,由孔子事跡與孔子文化兩部分組成,共58幅,分別以工筆、寫意、白描等國畫的不同手法進行表現。

 

一組反映孔子生平及孔子文化的大型國畫組畫《孔子》,近日在瀋陽面世。

這一大型國畫組畫由著名畫家郭德福潛心多年研究創作而成,由孔子事跡與孔子文化兩部分組成,共58幅,分別以工筆、寫意、白描等國畫的不同手法進行表現。孔子事跡部分取材于孔子週游列國以及傳道授業等孔子生平故事,包括《孔子週游列國途中講學圖》《孔子望水圖》《孔子傳樂子夏圖》《孔子隱谷愛蘭圖》《孔子植樹圖》等畫作;孔子文化部分主要取材于四書五經等與孔子有關的經典史籍,包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君子之接如水》等。

為力求貼近史實,畫家數次沿孔子週游列國路線以及到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等地考察,同時翻閱參考了大量與孔子有關的史籍,使整個組畫創作都有史實作為依據,傳神地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和再現了孔子的精神風貌。如《孔子愛蘭圖》,以孔子生平中的生活細節為創作素材,真實再現孔子賞幽蘭的精神本質。

畫家在再現史實的過程中,追求藝術感染力的最大化,生動地反映出孔子講學的場面。《孔子傳樂子夏圖》首次描繪了孔子授“樂經”于學生子夏的史實(“樂經”後失傳,因此後世稱“六經”為“五經”)。

畫家在數年研究孔子的基礎上,于2004年開始動手創作這套組畫,並於2010年春節期間全部創作完畢。據了解,用國畫組畫的形式反映孔子文化目前尚屬少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