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天書”背後果然有故事(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09 17:24:17 | 文章來源: 漢網-武漢晨報

美駐華大使“神秘天書”贈江城追蹤

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贈送給武漢市市長阮成發的“天書”有了正版解釋:昨日,記者連線身在北京的“天書”作者、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先生,他對晨報編輯能解析他的“天書”表示了讚許,並講述了“華·美”二字的來歷。

對這份“天書”,徐冰説它的字面意思是:“‘華’和‘美’,而它的寓意是:‘華’代表中國,‘美’代表美國,兩個字並列在一起,就是説中美友誼之花綻放”。昨日晨報編輯將兩字解讀為“花·美”,徐冰也表示了讚許:“不錯,可以這麼理解。”徐冰進一步解釋説:“在古文裏,‘華’和‘花’是通假字,所以你如果説我寫的是‘花’和‘美’也是對的。”

徐冰告訴記者: “以前和美國大使館多有接觸,但正式地向他們贈送作品應該是因《紫氣東來》而起。”

2008年7月,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館建成,該館設計者貝聿銘邀請徐冰創作了一件裝置作品《紫氣東來》,懸挂在大使館西廳。一個月後,與這一作品相對應的另一裝置作品《猴子撈月》,受邀出現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新館。

在長約8米的《紫氣東來》作品中,徐冰用有機玻璃製作了“雲”、“水”、“霧”、“霓”等象形文字;而在《猴子撈月》中,徐冰運用包括中、英、法、俄、日、印尼、非洲地區所使用的文字,以及盲人用的點字等,共20種,組成了“文字猴”。

之後才有了“華和美”的故事。2009年,中美建交30週年,美國駐華大使館向徐冰“求字”。為寓意“中美友誼之花永遠綻放”,徐冰在他的工作室欣然題字。記者電話連線徐冰工作室負責人徐艷先生時,他説:“當時題字時,我在現場,徐冰先生還曾考慮過是用英文單詞還是中文拼音來書寫‘華’和‘美’,後來選擇了用‘China’和‘America’,但他在小字部分又用中文拼音‘hua’和‘mei’做了補充和解釋。”

從“無人能懂”到“普天能文”

1989年,中國美術館,“析世鑒——徐冰版畫展”首展,“天書”第一次展現在公眾視野。現場展出的是徐冰耗費4年時間,用漢字的部件重新製造的4000多個“假漢字”,沒人能懂!

“展出的4000多字無人能懂”一下子傳遍北京文化圈。很多專業的文字工作者都聞聲而動,前來參觀。

徐冰回憶:“商務印書館的老編輯聽説有個年輕教師寫的字無人能懂,就很興奮地跑來看我的展覽,結果他們在這4000多字裏硬是沒挑出一個認識的字,這就讓他們特別不舒服。”

許多接觸過徐冰的前輩們也都搖頭惋惜。像徐冰這樣,出生在知識分子的家庭,從小在北大校園長大,剛成年便到內蒙古草原插隊,回北京後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並在版畫領域多次獲獎的“又紅又專的藝術家”,怎麼一下子誤入歧途,變成了“叛逆藝術家”?

1990年,帶著非議,徐冰接受美國威斯康新大學邀請作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在美國,自認為思想已經非常成熟的徐冰,卻發現自己成了“語言上的嬰兒”。語言上的溝通障礙讓他萌生創作“新英文漢字”的念頭。

如果説,“天書時代”的徐冰創作了大量包括他自己在內“無人能懂”的漢字,是對藝術開了一個荒誕的玩笑;那麼“新英文漢字”時代的徐冰,則是想對文化區域依賴提出一種警示。“看起來像中文的方塊字,其實都是英文單片語成的,這讓喜歡中國書法的美國人能懂能寫。我就是想打破文化區域的概念,創造一些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得懂的字。”

“天才”作品叫好又叫座

由於能夠超越文化的界限,將東西方文化相互轉換,1999年7月,徐冰的“新英文漢字”獲得了美國文化界的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徐冰告訴記者,他的“新英文漢字”在世界各地舉辦過50多次展覽,他採用了書法教室的展覽形式,即觀展者可以現場學習這些文字的寫法。而現在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很多店舖已經開始將這種“新英文漢字”用在招牌上。日本甚至已經開發了“新英文漢字”軟體。

“徐冰的展覽很受歡迎。”據武漢美術文獻藝術中心展覽部主任吳垠介紹,2006年徐冰的“天書”作品曾來到武漢,參與該中心“限制與自由當代藝術展”,受到了武漢觀展市民的關注。

吳垠還告訴記者:“徐冰的作品在市場上也很值錢,他算是藝術市場炙手可熱的藝術家。”根據在雅昌藝術網提供的資料裏顯示,2008年徐冰的一幅裝置作品身價已達720多萬元人民幣,而他的“新英文漢字”作品可查到的最高價格是四屏一組賣價240多萬元人民幣。記者向徐冰求證這些數據的準確性時,他表示:“差不多!”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