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美學雙年展策展人陸蓉之
“藝術創意使生活更美好,是本次動漫美學雙年展的主旨。”前天在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開幕的“寓意非/現實——2009動漫美學雙年展”上,策展人陸蓉之這樣解釋,“動漫美學不是簡單的動畫加漫畫,而是21世紀的審美傾向。”輕盈,艷麗,充滿了未來感是展廳裏作品共同透露出的資訊。由動漫産業帶動的日益壯大的大眾流行文化,其實是建構在生活的遊戲與享樂之中。
賴純純(中國台灣)作品《上海花園》
陸蓉之第一次提出動漫新美學的概念,是在台北當代藝術館2004年舉辦的《虛擬的愛》大展上。後來她陸續在杭州、北京做了三個不同版本的系列展出,2006年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又策劃了第二版本的《虛擬的愛》,然後展覽巡迴到新加坡美術館,之後再一次重新組合,于2007年春季到法國兩個城市展出《動漫(Animanga)》國際展。2007年10月上海當代藝術館正式推出首屆《動漫美學雙年展》,同時陸蓉之在台北策劃的《3L4D:動漫美學新世紀》大展,至此就已經是三年以來動漫美學展的第十個版本了,這些巨量的經過變造、簡化的視覺圖像語言,像有機的生命體一般,一直在改變和生長。
權奇秀(南韓)作品
孔茲桑德拉(瑞士)作品《AN-AN》
漫畫、卡通、動畫發展成可以獨立歸類的審美立場,如今已經普及到各種領域,各種各樣經過簡化的視覺造型,構成大量傳輸的視覺符號系統,漸漸形成各種文化背景和區域性認同的個別系統。凡是帶有動畫、漫畫審美情趣的繪畫、雕塑、攝影、裝置、影片、網路藝術及多媒體、新媒體方面的各種創作都可歸納入動漫美學的概念,其中也包括了産業結合所衍生的産品。這類新藝術在虛擬現實中記錄了創造力,也存在於電子和數字世界的第四維空間裏。
“動漫藝術也是多次創作,一次創作之後,還有更多次的開發性。”陸蓉之説,“我喜歡做‘美好’的展覽,我的藝術家也呈現出‘美好’的一面。”
吉田朗(日本)作品
吉田朗(日本)作品
半透明的亞克力裝置作品《上海花園》仿佛是流動在水面的光影,更令人喜歡的是那些流水狀的彩色色塊經過燈光的折射,投射在白墻上的彩色倒影。來自台灣的藝術家賴純純説,正是太平洋海面的燈光倒影給了她靈感,她捕捉的就是水面上燈光浮動的影子。而取名《上海花園》正是上海給她的感受,不是那些筆直的大馬路,而是曲折的小路上的婉轉風情,斑斕的色彩則來自昆劇、越劇的色彩啟發。
瑞士藝術家孔茲桑德拉一半的時間在中國,一半的時間在歐洲遊蕩,她以裝置作品的方式在動漫展中思考著東西文化之間的問題,《AN-AN》是9個採取不同蹲姿的白色女性樹脂小偶人,偶人們表情不一的臉卻都緊閉著雙眼;梳著中國傳統的雙髻,卻有著歐洲人的強壯身材和驕傲的胸部,“中國社會的變化速度太驚人了,中國女人們都在等待。” 孔茲桑德拉説,等待什麼呢?緊閉的雙眼似乎告訴人們,等待的是命運和被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