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論壇:北京·路上觀察學”在方家衚同46號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2 17:23: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蘭紅超/ 拍攝

“論壇:北京·路上觀察學”現場

2009年12月12日下午14:00,“跑酷”·再讀北京系列活動之“論壇:北京·路上觀察學”在北京市方家衚同46號舉辦。

此次論壇由歌德學院(中國)、一石文化、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主辦,Studio-X Beijing、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城市規劃與歷史保護研究生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協辦。參展機構包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長江設計研究中心/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北京研究小組。參加此次論壇的有“‘跑酷’·再讀北京”參展團隊指導老師(周榕、張路峰、范淩、何崴、陸智昌),以及李虎(Studio-X)、王輝(都市實踐)等建築師和學者。

由一石文化、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創作的《北京跑酷——18個區域路上觀察》,是針對當代北京超速城市化空間的路上觀察學實驗。不同於以往的學院式現實批判姿態,《北京跑酷》立足於對劇變現實的實地考察和研究,以及由此整合的北京都市空間演化邏輯。路上觀察學強調直面現實和解讀現實,是對既有知識和審美系統的挑戰,論壇將以《北京跑酷》初步實驗為基點,展開中國城市路上觀察學相關問題的討論。

 

發現北京

這是我的城市,這是我要的城市,這是我出生、成長,我要死掉的城市。現在因為北京的變化,沒有這種使命感了,這些變化跟“我”沒關係,“我”是生活的一個受變化者,是完全被動的。

——米歇爾•康-阿克曼[歌德學院(中國)總院長]

在縱橫軸線的精確鎖定和紫禁城——天安門廣場的閾限下,一道道環線匯聚成擁堵的河流,沿線堆擠的辦公建築是更為高聳的城墻……縱向上的秩序、遊移和回歸,橫向上的顛覆、建構和無奈,環向上的變通、明晰和擁堵,本書的結構,就是基於對北京三種都市結構的現實區域的路上觀察。

——史建[建築評論家]

 

我們生活的北京,其實與電視、報刊上呈現的北京並不相同。

這,我們可能都知道。

然而,我們不説,因為我們已經習以為常。

當這一切以文字、照片甚至立體圖、剖面圖、透視圖呈現出來的時候,

我們才驚訝地發現:

原來我們生活的北京,

竟是這般地不同,

這般地混雜、矛盾,這般地生動、鮮活,

似曾相見又未曾相認,

被我們批判又被我們深深熱愛……

 

方家衚同46號

北京:隱藏的城市

許多人關注北京,中國人,外國人,研究者,觀光客。北京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城市,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一個符號,它更加複雜:它囊括了所有劇變中的城市熱鬧與空茫,倒塌與崛起,衰亡與新生,哀悼與歌頌。它是獨特的,不按照任何國家的模式發生和發展,它有自己的生長邏輯。

《北京跑酷》就是對這種“邏輯”的呈現。幾位對北京感興趣的中國人、外國人,研究者、旁觀者,書寫者、設計者,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北京,用自己的話語詢問北京,在表話語與潛規則的巨大張力之間,呈現出模式化的北京背後民間的絕望抗爭和強大的生存智慧,新都市空間的自戕與修補策略的遊戲。

當我們沉醉於什剎海的靜謐和喧囂時,沒有想到原住民、本地人和遊客的佔有與爭奪;當我們流連于南鑼鼓巷的傳統與現代時,卻忘記了菊兒衚同、帽兒衚同的撕裂與再生;當我們徜徉于CBD的摩登和迷幻時,不經意卻會闖入另一個區域,北京東站、東郊市場,公交換乘、外來工人,被標榜為“頂級消費、白領密集”的同時,國貿、大北窯也代表了一個世界,不同名稱交錯使用的結果是手足無措和暈頭轉向……慾望與無措的同時出現,或許正是北京隱藏的兩種情緒,以及由此帶來的表像和風景。在這種視角下,《北京跑酷》將北京都市空間縱向均衡切分成西、東、中三大塊,遴選出18個區域進行觀察,分析區域空間演變的內在邏輯,揭示北京都市空間的獨有魅力。

 

跑酷:一種態度

“跑酷”(parkour)是一項街頭疾走極限運動,它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訓練場,所有圍墻、屋頂都成為可以攀爬、穿越的對象,特別是廢棄的房屋。parkour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法國,“parkour”一詞來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礙訓練場”的意思。《北京跑酷》借用這一概念,意在表達對北京都市空間與建築以全新的觀察角度與態度。

全書以西單和東單及其南北延長線為界限,分為西、中、東三個區域,跑酷選點兼具都市演進整體的歷史性和新異性,如舊城保護區域:景山區域、什剎海區域、雍和宮區域、白紙坊區域等;衰變區域:動物園區域、隆福寺區域、北京站區域、王府井區域等;再生區域:798藝術區域、中關村區域、麥子店區域等;催生區域:CBD區域、奧林匹克公園區域、前門區域等,形成對這些區域多向交錯語境的“主觀”闡釋。

而這種“闡釋”並不是文化批判,而是一種在現實問題進行獨到觀察描述基礎上的一種創造性表達。所有的觀察排除一切預設的觀念和態度,排除既定的審美慣性,力求客觀地呈現出區域空間演化的內在邏輯。所有的跑酷者爬上北京西站頂樓的辦公區域,順利潛入戒備森嚴的人民公社大樓,搞到建設部大院的平面圖……他們與天寧寺的尼姑、後海的原住民、隆福寺的店主和建設部的保安打成一片,在行走中繪製區域隱秘空間。之後,用平面圖、立體圖、分解圖、透視圖,配合照片和衛星/航拍地圖,從不同的角度、深度來描繪觀察所得。

 

一種可能性:逛舊城的新方式

觀察,可能源於陌生,但能不能是源於熟悉?描摹,可能是源於好奇,但會不會是源於熱愛?拋開一切雜念,拋開批判的衝動,拋開讚美的念頭,用跑酷者的態度,單純地去觀察一個城市,行走,穿越,拉開距離,然後聚焦……

記錄、描繪出所有的成果,大家會發現,這個矛盾的北京,是真實的北京(至少是對於跑酷者“我們”來説是這樣),是無法用一種符號概括的北京,是我們所深深熱愛的、所生活著的北京。

他們有了他們的“跑酷”北京,你也可以有你的“跑酷”上海、“跑酷”成都、“跑酷”西安……“跑酷”的態度,交給了我們一種用新方式逛舊城的可能性。

歌德學院(中國)

歌德學院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世界範圍內從事文化交流活動的文化機構。歌德學院北京分院成立於1988年。自建院以來,一方面致力於德語在中國的傳播與運用,另一方面積極廣泛地從事德中兩國在文化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根植于開放的德國社會和德國文化土壤,借助於跨國文化方面的專業力量,多年來歌德學院與中方合作夥伴在音樂、戲劇、舞蹈、電影、藝術、建築等眾多領域內組織了大量的文化活動。20年來歌德學院不僅在中德藝術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國改革三十年,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政策上取得巨大發展的歷史見證。

 
“論壇:北京·路上觀察學”現場


 

1   2   3   4   5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跑酷”·再讀北京
· 發現北京-《北京跑酷》創作與設計漫談
·  如何定義聲音與噪音的概念——藝術中國專訪德國電子樂藝術家Alva Noto
· “Tresor之夜”紀念柏林墻倒二十年
· alva noto攜柏林視覺/電子藝術震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