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美術館執行館長冀鵬程
商報:目前,798藝術區已經成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坐標之一,但是包括墻美術館在內的美術館似乎都沒有將館址設在這個人氣最旺的地區,您如何看待美術館的佈局?
冀鵬程:國際上的著名美術館通常都會設在市中心地帶,不會設在畫廊聚集的地區。每個區域的定位不一樣,畫廊聚集區是一個行銷平臺,公眾去畫廊購買藝術品,美術館更多的是教育和推廣功能,與畫廊的功能不同。
以墻美術館來説,如果單純追求客流量,我們可以將美術館建立在798藝術區,因為那裏每天的客流量的確非常誘人。但是,美術館還是需要與畫廊做出區分,通過分析發現,我們的目標收藏家、客戶或者對藝術感興趣的公眾,基本都集中在CBD商圈中,他們來看展覽非常方便,同時在這樣的商業氣氛中也需要一家美術館。我認為,與藝術區進行區分,以及客戶的有效性,是美術館“遠離”798藝術區的重要原因。
商報:您對墻美術館的改造是怎樣的思路?
冀鵬程:對於墻美術館今後的發展,我首先進行了差異化定位,美術館到底應該做什麼?美術館的存在有四大功能:展覽、教育、收藏和研究,這四大功能必須做好,它相當於硬體,如果沒有硬體基礎,那麼美術館、畫廊可以做,藝術中心也可以做。
同時,我認為“學術”是美術館必須堅守的原則。目前,如同“當代藝術”被時常提及一樣,“學術”這個詞已經被炒爛了,大家都在説自己的展覽是“學術”的,但是展覽如何體現學術性,很多藝術家都無法回答。學術性不是個人對作品的解釋,而是一條“學術鏈”在支撐,例如藝術家創作出一系列作品後,批評家開始對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感興趣,並進行研究,發現藝術家的作品中反映出一些問題,認為這件作品不得不説,而且也得到了公眾的認可,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學術呈現。因此,我對墻美術館進行差異化定位時,認為在學術上要進行突破,讓美術館具有公正性和權威性。
商報:您選擇藝術家的標準是什麼?
冀鵬程:實際上,不是我在選擇藝術家,我只是有投票權。墻美術館有一支專業的藝術顧問團隊,他們會給出權威的意見。
商報:很多美術館都會請一位主策展人,但是墻美術館似乎不是這樣,每次都會邀請獨立策展人進行策展。您是如何考慮的?對於館長來説,邀請獨立策展人的形式是否會對展覽産生影響?
冀鵬程:是的,邀請獨立策展人策展肯定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我們會根據具體的展覽來選擇策展人。我們清楚墻美術館的發展方向是什麼,而不是全權交給策展人來做。完全根據策展人的意願做展覽是不合理的。例如,一些畫廊在成立之初,沒有明確自身的定位,同時急於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便會聘請一些“大牌”策展人或者批評家,將所有展覽全權交給他們進行打理,之間也沒有過多的溝通,這樣的做法在短時期內會産生轟動效應,但是對於藝術機構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最終會導致“身份”迷失。
商報:據了解,目前墻美術館與多家銀行進行合作,您認為美術館與銀行合作的發展趨勢如何?
冀鵬程:我認為,美術館與銀行合作非常困難,儘管此前很多人認為銀行在介入中國當代藝術,但這種介入只是表面化的。對於當代藝術,銀行還沒有明確的規劃,同時也不能保證與藝術界的合作是肯定成功的。目前,銀行涉足當代藝術領域,都為“融資”而非“投資”。
銀行與藝術界的合作,只是傳達出一種合作意向,偶爾會舉辦一些活動,還遠遠沒有達到“介入”的程度,這只是一種被當代藝術界放大了的“信號”。
商報:您如何看待中國的收藏家和潛在收藏家群體?
冀鵬程:中國的當代藝術收藏剛剛起步,收藏家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準,更多的只是一種投資行為。我認為,收藏家的目的和實力很重要,例如對於一位收藏家來説,如果用於收藏的資金不會對其個人資産産生影響的話,這是一種相對純粹的收藏,反之就會有投資的傾向。因此,在與銀行的合作中,我們想發掘一批真正的收藏家,讓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逐步健康化。
同時,對於潛在收藏家,我十分關注“富二代”階層。他們普遍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同時接受了很多文化藝術資訊,對“富二代”潛在收藏家的培養應該是美術館以及畫廊下一步應該進行的工作。(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