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加快新時期文化建設步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17 00:27:0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清醒認識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入分析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是推動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新形勢為文化發展

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一)黨的十六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在文化的作用與地位、發展方向、發展目的、發展動力、發展思路、發展格局、發展戰略、發展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八個方面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是科學發展觀在文化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新形勢下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為文化發展統一了思想、明確了思路、指明瞭方向。

(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加快,為文化發展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物質保障和智力支援。當前,一個覆蓋全國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正在逐步形成,農村基層的文化設施建設進展更快。文化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初步形成了高中低級不同梯次相結合的人才隊伍。

(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準的顯著提高,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空前旺盛,為文化建設開闢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文化消費穩步增長,為推動文化快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

(四)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為充分發揮文化産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提供了新的契機。文化産業是最具可持續發展內涵的環保節能産業,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當前,在文化産業出現的反週期調節現象,進一步印證了文化産業具有的優勢。

(五)文化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為文化發展逐步消除了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全社會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六)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為文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我國文化建設從高端起步。網路技術、數字技術、新型傳媒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文化節目製作提供了先進手段和表現形式。同時,催生出許多新興的文化業態,為以內容創作生産為核心的文化産品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技術手段。

(七)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上升,國際社會對中國模式和中華文化高度關注,為推動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為中國文化産品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此外,世界經濟下滑也為國內文化企業到海外參與兼併、收購、合作創造了條件。

二、新形勢下文化發展

面臨著巨大挑戰

(一)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這對我們深刻理解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一些地方還沒有真正從四位一體戰略佈局的高度來認識文化的戰略地位。在思想觀念中,有的往往只把文化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手段,忽視其作為社會發展目標的一面。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沒有將文化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的總盤子和幹部的考核指標,對加強文化建設的措施辦法不多,現有政策法規的執行和落實不到位。

(二)我國文化發展的整體水準還不高,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有了較大增長,但就總體而言,底子薄,基礎差,歷史欠賬多,基礎設施不完備,基層文化單位缺乏正常運作的經費保障,這些仍然是制約文化發展的瓶頸。投入嚴重不足帶來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的嚴重短缺,這與我國當前文化需求快速增長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結構性缺口。不同地區文化投入不平衡現象使公共文化産品與服務的供給還不能完全實現均等化。

(三)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任務更加緊迫。當前,文化體制改革處於由試點向面上推開的關鍵時期,進入了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關鍵階段。一些地區和單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文化發展提供的新動力、新條件認識不足,束縛了改革的信心和決心。相當數量的經營性國有文化單位還游離于市場體制之外,造成合格市場主體的大量缺位。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壁壘,制約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的形成。文化産業集約化程度低,存在“散、小、弱、差”,低水準重復建設的問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還沒有與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有機地結合。

(四)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興起帶來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佔領文化傳播制高點的任務更加緊迫。新的文化業態和文化傳播方式迅猛發展,各種價值觀念、各種文化思潮、各種利益訴求及表達更為便捷。提高傳播能力、弘揚先進文化、引領社會思潮、維護網路文化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

(五)文化發展還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援,這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不同地區文化從業人員在物質待遇、工作環境、發展機遇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別,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各類文化人才短缺的現象相當嚴重。基層文化人才流失、隊伍不穩定問題比較突出。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老化問題比較嚴重,各藝術門類領軍人才的培養力度仍需加大。熟悉市場經營規則的經營管理人才和熟悉現代資訊技術的技術人才儲備嚴重不足,新興文化産業人才需求更為短缺。

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加快新時期文化發展

(一)提高認識,加強謀劃,不斷增強實現“兩大一新”的文化自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真正把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到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總盤子,納入當地幹部考核的指標體系,把中央的要求變成具體的政策措施、工程項目。今年上半年,醫療、教育、文化投資已由400億元增加到1500億元。這是文化建設難得的歷史機遇,要加強文化重大項目的銜接,切實加大投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爭取確定並提高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標準。

(二)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了克難攻堅的關鍵階段。重點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國有藝術表演團體改革。爭取用3—5年時間,把所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文化企業,做強做大一批國有大型骨幹文化企業。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地推動歌舞、曲藝、雜技、話劇等市場需求相對充足的院團轉企改制。統一文化領域行政執法權,解決執法缺位、越位、相互交叉等問題。按照中央要求,力爭3年之內對地級市及以下城市的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執法隊伍進行調整歸併,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有條件的地方整合有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組建新的綜合文化行政機構。

(三)明確職責,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提高效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各級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導力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在於設施建設和內容建設,基本思路是堅持政府主導,財政支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級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必須逐年增長,不能低於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要改進投入方式,採取建立基金、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和以獎代補等辦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對企業、個人捐贈公益性文化事業可減免稅收的宣傳力度,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公共文化事業。加快制定並出臺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的政策性文件,安排與落實重大文化建設工程、項目、資金,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基層、服務農村、服務社區上來,解決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陣地、編制、經費等問題,確保基層公共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發揮比較優勢,抓住有利契機,推動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積極開展“十二五”産業發展規劃前期研究,實施重點文化産業帶動工程,統籌安排重點文化産業項目和資金,加大文化産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産業。把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與打造國有文化市場主體結合起來,打破區域、行業和所有制限制,通過實施資助項目開發、發行企業債券、注入資金、貸款貼息、幫助上市融資等方式,重點培育一批國有文化企業,使其成為戰略投資者,發揮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積極探索和建立適應文化産業特點的投融資體系和機制,加快建立“國家文化産業投資基金”等産業發展基金,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支援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産品,探索版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産抵押貸款的融資方式。努力探索刺激文化消費的新途徑、新舉措。加快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演出院線建設等現代流通組織,改善文化産品的消費條件和消費方式。

(五)堅持正確導向,完善激勵機制,推動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建設和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發揮好文藝評獎的激勵作用,結合政府職能轉變改革評獎機制,加大現有獎項的清理力度,延長評獎週期,把群眾評價和市場反應作為重要標準,激勵藝術表演團體改革藝術生産機制,推出受到觀眾和市場認可的精品佳作,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加強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創造新的藝術樣式和新的傳播手段。

(六)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文化建設的“第一資源”,人才工作是文化建設的“第一要務”。儘快推進國家榮譽制度和政府獎勵制度框架的建設,健全表彰我國文化領域涌現出的傑出代表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機制,加強國家對文化藝術人才的榮譽激勵。充分發揮人力資本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堅持統籌兼顧,把人才工程作為系統工程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深化人事制度、收入分配製度和養老、醫療等保險制度的改革,引入競爭和激勵機制,激發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人才市場建設,大力發展經紀人制、代理制、委託制、項目制和製片人制等新型的經營模式,培育一批既懂文化又懂市場,既懂經營又善管理的人才隊伍,引入成本核算意識和投入産出意識,實現人才培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七)加快職能轉變,建立有利於文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法制保障,不斷提高文化部門管理文化事務的宏觀能力。必須更新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從行政管理手段為主到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多種管理方式並重的轉變,消除宏觀指導不足、微觀干預過多的現象。必須增強科學決策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加強調查研究,發現關鍵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加快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準。推動出臺財政新增資金主要用於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保障等政策。明確重點領域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內容,抓住時機,及時出臺。

(八)大力培育民族文化自豪感,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必須完善鼓勵民族藝術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遺産保護機制,加強對傳統優秀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保護和利用。積極推進相關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工程。推動傳統技藝項目生産製作方式保護和産業化發展,發展傳統工藝製品市場,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加快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健全對外文化交流部際協調機制和區域協調機制。注重發揮各部門、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利用雙邊和多邊文化合作機制,統籌協調全國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形成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合力。加快海外文化中心建設,加強海外文化陣地建設。發揮企業在“走出去”中的積極作用,培育涉外仲介文化公司,形成一批跨國經營的文化企業。完善文化産品和服務貿易出口的政策,完善資金補助、出口獎勵、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中國文化企業到海外收購、兼併、參股、租賃等經營活動,在境外興辦文化實體,興建産業研發基地和銷售網路。實施中華文化精品帶動戰略,鼓勵文化企業走原創路線、精品路線,按照世界各地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量身製作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産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中宣部文化部關於深化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 文化部著手編修現代“石渠寶笈”——“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項目啟動
·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馮遠談全國美展
· 文化部與中國銀行簽署支援文化産業發展戰略協議
· 文化部帶“國家團”參展東京動漫展
· 文化部天津市簽署文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