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民營博物館立法安徽率先試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3 18:29:0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安徽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外景

1996年,中國第一家“私博”——觀復博物館在京誕生。然而10多年來,民營博物館由於自身的性質,無論從審批到藏品流通,一直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進行有效的規範和管理。近日,《安徽省非國有博物館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的修改意見稿進入了立法調研階段,預計下月將正式頒布並施行。立法層面的地方政策啟動會給民營博物館帶來什麼?

7家“民博”備案,普遍經營慘澹

民營博物館的正式稱謂是非國有博物館,然而,人們還是習慣用“民營”、“私立”這樣的字眼來指稱這些和國有博物館迥異的群體。

安徽省文物局博物館處研究員劉麗告訴記者,目前安徽省國有文化文物博物館約有60多家,民營博物館約有30多家,但在博物館處登記在案的民營“正規軍”只有7家。安徽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在古老的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史料等。因此,這30多家民營博物館以徽派古建築等文物為主。

記者了解到,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是安徽省首家獲批民營博物館,因為名氣大,該館目前運作情況較好。而相對於“源泉”,另一個“正規軍”——屯溪萬粹樓博物館則正在遭遇與中國大多數民營博物館一樣的尷尬——負債經營、資金不足、參觀者寥寥。

“萬粹樓博物館是因為支撐它的企業近年來效益不好,博物館只有投入沒有盈利,所以運作比較艱難。”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的創辦人宣繁秋向記者分析民營博物館運作的困境。

安徽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原處長張愛琴是起草《暫行辦法》的最初負責人。她告訴記者,2003年審批“源泉”時,當時對民營博物館的專項立法存在空白,只能依照文物保護等法律中的相關條款進行審批。法律的缺失促使安徽省醞釀為省內博物館的審批管理立法。

記者了解到,由於博物館多涉及文物,因此其審核大多按照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規來實行。2006年1月1日《博物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後,雖然其性質為文化部頒布的部門規章,但博物館領域總算有了自己的專項法律。對民營博物館的“非國有”稱謂也是在這部法律中才有了明確的身份界定。

然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安徽省博物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民營博物館藏品徵集的合法性問題還值得商榷。他也表示了對民營博物館的擔心,民營博物館一般由背後的企業出資支撐,有的民營博物館卻在文化外殼的背後,勾結權力部門為企業牟取私利。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