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工業遺産轉換:150萬元廢鐵成1500萬元雕塑(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17 15:36:37 | 文章來源: 天天新報

專家預測蘇州河工業帶將超越利物浦

為期兩天的全國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現場會,昨日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閉幕。工業遺産不再是一些人眼中破舊的歷史“包袱”,相反,它們通過保護利用在城市中發揮出更大作用。然而,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卻指出:“上海工業遺産的再利用雖然走在國內前列,但冷靜下來反思,仍存在一些不足。”

工業遺産仍是“低級轉換”

通過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我們看到了一處工業遺産是如何蛻變的。據悉,上海城雕中心建立之初,預算十年後取得回報,結果成立後第二年,就開始有了回報;而專門用上鋼十廠廢棄鋼鐵材料設計製作的雕塑牛,成本150萬元,如今也有藏家願意出1500萬元收購。種種數據説明,工業遺産絕對不是“包袱”,如果利用得當,會産生更好的影響和作用。

不過,並不是所有工業遺産都如上鋼十廠那麼幸運。阮儀三表示:“諸如我們熟悉的田子坊、M50,其實只是工業遺産的低級轉換,滿足的是房地産轉換的需要。他們希望畫家來,僅僅是看到了地皮的作用,在出租、使用者上是有限定的。同時,一些工業遺産所在用地性質至今沒有轉換,缺乏法定保護,致使包括M50、田子坊在內的許多依託工業遺産發展起來的創意園區,至今仍遊走在‘拆’與‘不拆’的邊緣。”

保護遺産要關注整體

截至2006年8月底,《世界遺産保護公約》中,中國共有33項世界遺産,但其中只有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統這一項是工業遺産。這一數據在很多人看來,成為重視保護工業遺産的推動力。然而,阮儀三卻説:“國外很多非常優秀、著名的工業遺産也都沒有申遺。”

我國工業遺産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國外城市曾遇到過的。英國伯明翰、德國魯爾地區等都是值得借鑒的經典案例,而它們保護的都不只是單個建築,而是一片工業帶。對此,阮儀三説:“保護和再利用時,應具有整體與局部的整體觀。堅持整體性原則,是為了從城市角度來評判工業遺産的保護與發展。要避免保護標準過於重個體、標準化,而忽視一些單體價值也許平淡無奇,但卻在區域性、城市性上具有特殊價值的工業遺産。上海現在對於工業遺産還沒有進行摸底,情況並不了解。我認為上海的蘇州河一帶如果保護利用恰當,應該要比利物浦好。”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