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亞洲厚音——2008A-one中日韓印尼藝術家交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1 08:52:3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亞洲厚音——2008A-one中、日、韓、印尼藝術家交流展

  策展人:Jim Supangkat(國際著名獨立策展人)

  展覽時間:2008年12月11日—2009年1月11日

  展覽地點:和曦展館(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北街35號)

  網址:www.art64.net,www.gz-hexi.com.cn

  查詢電話:020-81215176

  E-mail: art64@vip.163.com

  主辦:A-one亞洲藝術交流協會、ART64藝術空間

  承辦:廣州和曦文化有限公司

  協辦:華藝莎藝術中心(印尼)

  媒體支援:藝術中國、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創意週刊、That’s PRD、VISION、大洋網、廣州生活英文網、創見藝術地圖、藝術與設計、廣州電視臺英文頻道、美術關注、雕塑中國、雕塑線上、世界藝術、東方藝術•財經 、中國證券報收藏投資導刊、國家美術、99藝術網、上海真藝術網、ART概藝術網、深圳中國當代藝術網、《藝術經典》雜誌、廣東美術報、藝術個案網、藝術數據網、今日文摘、當代企業家、南方航空報-精英生活Elite

  參展藝術家:

  中國:

  陳天、陳子君、陳鋮、范婭萍、郭潤文、葛千濤、李偉廣、李明昌、莫浩、錢鈴戈、史風雨、涂文安、汪淩、魏克健、謝遠清、許鴻飛、肖旭、尹定邦、閆誼、楊曉霞、楊纓、張間生、張近慧、趙強、朱誠靜、朱明高

  日本:

  Takashi Ishibashi、Rieko Iwai、Shoji Kaneko、Syou Matushima、Eturo Kato、Mitsuru Kuroki、Akira Matsuda、Toshio Mori、Satoshi Nishio、Mari Ohhara、Nobuyuki Shibuya、Obagafuchi Tamada、Kunihiro Tashiro、Akiko Watanabe

  南韓:

  Kang Tai-woong、Kim Eun- a、Kim Jung-wan、Kim Kang-rock、Kwon Ki-chul、Kwon Nam-deuk、Lee Yoon-jeong、Yoon Deung-nam、Min Sun-sik、Son Eun-jin、Shin Kyung-ae、Lee Chul-jin、Jung Chi-hwan、Lee Young-ryung、Song Sang-heon

  印尼:

  Agus Cahaya、Chusin Setiadikara、Dewa Ngk Ardana、FX Harsono、I Gede Puja、Ivan Sagita、Mangu Putra、Monika Ary Kartika Soetjipto、Nus Salomo、Redy Rahardian、Setyo Priyo Nugroho、Sutjipto Adi、Wayan Suja、Willy Himawan

 

 
南韓藝術家Jung_Chi-hwan_《上升Ⅱ》_《Rise Ⅱ》
紙上水墨Korean_Paper_Chinese_Ink_129×166cm_2007


  策展人導言:

  策展介紹:

  廣州展

  這次展覽由A-One(亞洲藝術交流協會)舉辦。展覽將會展示來自中國,日本,南韓及印尼四個國家藝術家的作品。2003年3月在日本福岡成立的A-One,最初由旨在向國際藝術界推廣亞洲文化的親善協會(由日本每日新聞文化中心設立)發起。

  本年度的展覽是自2003年起的第六個三國年展系列。最近的三屆分別在,南韓大邱藝術館(2007),日本福岡亞洲藝術館(2006)和中國廣東美術館舉辦(2005)。

  這是該系列展覽第二次於廣州舉辦。為避免重復,今年的活動組織者—廣州Art64畫廊 —特意將展場設在廣州老城區內。並首次邀請了來自印尼的藝術家作為東南亞的代表。

  A-One2008廣州展強調亞洲在國際藝術發展中的地位,它假設國際藝術的場景就是當代藝術的環境。它懷疑特性差異是否能夠被理解,甚至是在1980年代當代藝術中的“特性論”[discourse of difference]已然消失之後。

  儘管在當代藝術環境中特性論已然成為一種邊緣化的思想,但近五年一些跡象重新喚醒了這種言論。第六屆A-One展面向的是藝術發展中當代模式的出現,而藝術發展顯示了英美傳統的主導地位。

  在今年“亞洲厚音”這一主題下,世界差異論的提出並非是重復過去對全球範圍內各種族之獨特性的關注。相反,主題本身在討論差異的同時也在探索國際藝術環境內的相似性。毫無疑問,西方環境下關於藝術的先驗概念已然成為上述的相似性。A-One 2008廣州展呈現了西方環境中藝術的特性[difference],後者正在物色在英美傳統之內與之外發展起來的西方環境中藝術的各種差異[differences]。

  通過當代藝術中反藝術運動的確立,以及通過和反藝術運動並行發展的“藝術終結論”,當代藝術裏日益涌現的指徵得以清晰顯現。返想1970年代當代藝術的出現,毫無疑問,反藝術運動的出現是英美傳統自身內部的發展。此前的雪梨雙年展宣示了當代藝術在英美傳統中的立場,儘管其出現每每否定自身與植根于現代主義的現代藝術的關係;現代主義既是其公然反抗的對立面,又是其淵源所自的先驅者。

  A-One2008廣州展提出了一個疑問:英美傳統內部的發展是否與國際藝術的發展相似?就當代藝術的出現而言,對其于英美傳統思想之內與之外的關係進行修正,是與反對藝術普適主義(現代主義的基本假設)相似的觀點。現代主義籠罩全球是不合理的,這種錯誤很少能得到同情,也不再具有可爭辯的餘地。因此,當代藝術所繼承得來的全球性也是不合理的,它需要融入新的詮釋使全球性這個概念較能被人理解。

  圈記出這種對創造當代藝術範式新可能性的關注——於此同時又宣告了它的終結——A-One2008廣州展對反藝術運動作出回應,同時也回答了對藝術終結論的質疑。答案就在於其展現的作品中,在於其所圈記出來的、即使是就未來當代藝術而言的事物中。

  大部分參展藝術品都屬於傳統媒介範疇,就反藝術運動自身的缺席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特徵。

  A-One2008廣州展潛在的基本思路以調查參展者對藝術傳統看法的問卷為基礎,而藝術家隨後就感知力而創作的作品與進行的思考當中體現了藝術傳統。就他們對藝術的感知而言,所有人都信仰藝術傳統,以及藝術傳統的派生物。所有人都認為,感知力是他們創作過程中的必要元素。

  參展藝術家Mari Ohhara稱“據我所知,藝術自打我小時候就圍繞在我身邊。”而Nobuyuki Shibuya認為“藝術代表著未知的答案。”關於感知力,李明昌説,“很難把這種感覺準確地定位於理智或情感中。事實上,這種感覺先於理智存在,因而,感知力強調的是同時通過理智和情感來表達。”

  潘精英

  策展人

南韓藝術家Lee_Yoon-_jeong_《永恒》《Timeless》_180×30×30cm
裝置installation_丙烯、塑膠acrylic_plastic_2008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中日韓印尼藝術家交流展
· [專稿] 2009亞洲藝術高端市場博覽會公佈首批入選參展機構
· [專稿] Greyone Arsenal 開幕派對
· [專稿] 東方即白大陸風藝術沙龍油畫聯展
· [專稿] 北京藝門——繁殖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