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田野2008新作巡迴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9-25 16:33:3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160×200cm


  “出發”——田野2008新作巡迴展

  策展:趙力

  展覽總監:符書銘 杜放

  項目負責:馬艷

  開幕酒會:2008年9月25日,下午4:30

  展覽時間:9月25日-10月1日

  展覽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一層

  聯合主辦: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北京皇城藝術館

  法國佛朗索瓦一世畫廊

 
150×180cm


  此次“出發”,田野將帶來自己近兩年創作的19件最新架上作品,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交通標誌、天安門、四合院等形象,被藝術家用獨具個人風格色彩加以詮釋,是旅法期間田野完成的一次個人風格的轉變以及對藝術語言的重要探索。這些新作必將給中國當代藝術界帶來新的驚喜。

  “出發”不僅暗喻田野作品中那些通往未知方向的道路,更是藝術家個人在法國“十年磨一劍”之後回到國內的一次重新開始。

  此次“出發”涉及北京、上海、巴黎三個城市,繼巴黎、北京之後,田野2008新作展將於9月24日登陸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完成此次巡展的第三站。

  田野大量選擇的例如“麥當勞”等的“標記”,是對大量存在於城市中的代表消費社會的“商標”進行過濾之後的積極“引用”。這些“標記”的強度,不僅取決於其固有的屬性,而且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它們的日常普遍性,以及城市對它們的認可程度。在作品中,田野既通過這種積極的“引用”來維護“標記”固有的所謂強度,同時藝術家又往往將其進一步放大至“頂天立地”的程度,令觀眾不得不直面于它們,從而在視覺上形成某種強烈的震撼力。

  田野,也在作品“引用”了一些生活中習見的可歸為“交通標誌”的“標記”。值得注意的是當代城市中的“交通標誌”,本身不僅具有視覺上的完整性、統一性,被視為城市屬性的縮影,同時也是城市的區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的有機反映。然而與那些“商標”所不同的是,“交通標誌”不像“商標”的表意必須借助於巧妙暗示、別有深意的聯想,它們通常具有顯見的表意系統。因此,田野對“交通標誌”的“引用”,則帶有一種雙重“引用”的語義功能。

  事實是在田野的“城市系列”中,還存在著一些文化性的“標記”,譬如“天安門” 、“天壇”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遺産,然而田野在創作中的“引入”,並非著意于這些“標記”所代表的現實性指示物或者歷史性意涵,而是試圖達成某種“標記”與“標記”的當下情景相結合的新穎關係,使之具有文化心理的當代特性。

  田野的“城市系列”,似乎還不滿足於此,僅僅將停留于將“標記”作為創作元素的“拿來主義”,在更多的時候藝術家還採取了一種“刻意臆造”的姿態,以此來形成自我面貌的顯著性。在具體的方式上,田野往往借助於各種“標記”的混成疊壓的方案,將現實中原本彼此無涉的“標記”置於一個場景之中,臆造出開放性的結構特點。換句話來説,這些作品是由一個運作于許多層面的“標記”網路所組成的,從而能夠根據觀看者的社會文化經驗産生不同的闡釋與意義。

  然而,田野作為藝術家的控制力還體現在另外一翼,他有意識地採取了簡約式畫法,大量地運用平涂的技巧,以明確的輪廓線來約制畫面中的形象。鮮艷的色彩,既對應于“標記”的運用而營造出當代性的時尚氣氛,也針對城市而融入至作品的主題,更重要的是它所彌散出的那種享受放鬆的感覺,或許也正印證了皮德森那首膾炙人口的《一生的慰藉》中的詩境,而這或許也是每個生活在城市的人們的真實訴求吧!

 
160×200cm


  藝術家 |Artists

田野,漢族,一九七三年生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早年曾研習中國寫意山水畫.

一九九零年中央美術學院改習西畫.

一九九一年作品《高原》參加國際中國畫大展,並編入《二十世紀中華畫苑掇英》大畫冊.作品《塞外》被美國收藏家收藏。

一九九三年作品《自畫像》參加首屆中國當代美術家邀請展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于中國美術館舉辦首次個人畫展.

一九九五年作品《晌午》入圍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

一九九六年參加第四屆中國藝術博覽會.

一九九七年于北京電影學院舉辦學術交流展.

一九九九年于法國駐中國大使館舉辦藝術沙龍展.

二零零零年入法國留學.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第三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
· [專稿] 第三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
· [專稿]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A+A’2008
· [專稿] 上海多倫現代藝術館 升溫展
· 多倫多大型藝術博覽會 實力派華裔作品受矚目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