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物神——陳文令2008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9-18 09:20:4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名稱 / Title:物神——陳文令2008個展
  God of Materialism— Chen Wenling 2008 Solo Exhibition in Beijing
  時間 / Date:2008.9.13 – 2008.10.5
  開幕式 / Opening:2008.9.13(六) 16:00
  研討會 / Symposium: 2008.9.13(六) 13:30 - 15:30
  地點 / Venue: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大山子798藝術區
         Asia Art Center (Beijing)
         No.2, Jiuxianqiao Rd., Dashanzi 798 Art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電話 / Tel:+86-10-5978-9709 5978-9710
  傳真 / Fax: +86-10-5978-9708
  網址 / Website:www.asiaartcenter.org
  郵箱 / E-mail: beijing@asiaartcenter.org

 

陳文令簡歷

陳文令個展 現場圖片

  陳文令:形有所據

  在中國當代藝術界,陳文令堪稱一位迅速建立起自己藝術面貌的新銳人物。憑藉著持續的努力和旺盛的創造力,他的作品一個系列接著一個系列面見藝壇,參加到多種展覽活動之中,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因具有他自己藝術發展邏輯內在的牢靠性而獲得鮮明的風格。在當代藝術創造中,觀念的個性和風格的個性二者的統一至少是藝術成熟的基本尺規,在這個尺度上,陳文令構築起了自己的世界。

  已經有不少評論家指出陳文令的藝術源發于“消費社會”的現實土壤,事實上正是如此。對陳文令這一代藝術家來説,中國社會經濟增長、物質富裕所帶來的社會消費文化的發展,無論在視覺感性上還是在文化語境層面都給他們以深刻的影響,問題在於在傳達自己對消費文化的感知上如何鞭辟入裏,找到表達的方式,實現觀念的陳述與形象的創造。從陳文令十多年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始終扣緊自己專注的感覺,也始終在藝術語言上探索與錘鍊,力求用可視的形象表達精準的感知。在“消費社會”這個主題上,他的全部努力都落實在如何塑造“慾望的形象”這個具體的命題上,使一種社會現實的特徵得到形象的表述。

  可以説,陳文令的藝術透露出一種強烈的新現實主義的特徵。他敏感於在一個極速膨脹的消費時代裏社會滋生的享樂主義,一直在尋找表達、揭露並批判這種世俗現實的語言,其結果是在人與動物的“生物性”上找到了表達的契機。他的作品首先表現了人處於某種狂喜或者快樂的狀態,在極度自我的狀態中暴露出物欲的本性,這也可以視為是對物質生活場景的藝術放大。他也大量將人與動物塑造在一起,表達了人與動物、人的行為與動物的行為界限消失的情形。在形象的精神狀態上,人的表情如動物般的簡單和癡迷,而動物則有著擬人式的心境和慾望。而無論是人或者動物,都是那樣精神異常,幸福亢奮。這是一種“擬人化”和“擬物化”並置的方法,陳文令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了這樣一種方法,也按照這種方法在不斷的作品系列中使語言獲得增值與繁衍,由此形成一種自足的具有內在驅動力的發展態勢。

  在某種程度上,陳文令是一位信守雕塑力量的藝術家,他不像許多同代人對藝術的媒介有不斷轉換的興趣,而是堅持在雕塑這種藝術形式上作深度的探尋。他的作品最鮮明的特徵是對於“膨脹”這種感覺的造型。在人與動物的形象塑造上,他運用了寬厚渾實的體塊和大量有彈性的曲線,使“慾望”這個抽象的概念透過形象的體積、肌膚的質感和通體的線條得以傳達,並且有一種從內部漲溢出來的感性。在近年的作品中,他更多地使用龐大體量的作品或單個形象的重復構成一種種令人迷幻的景觀,在那裏,人與物、植物與動物、物的整體與細節粘連在一起,形成瀰漫和延綿的氛境,折射出現實的斑斕光彩,又有強烈的虛幻性。在許多情況下,陳文令已經不是在雕塑一個具體的形象,而是運用雕塑的語言形成一種充滿生活與生命氣息的場景。

  當一個藝術家擁有某種形式語言的鮮明特徵時,對其藝術形式的來源也容易受到詰問。這個問題不僅對陳文令是可能發生的,其實對整個中國當代藝術都是通用的,回答這個問題或者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既從藝術家的觀念來源也要從藝術家的語言來源兩個方面去做追尋。從陳文令的生活經歷來看,這兩個來源首先具有同一性。他的作品看上去有很強的寓言性,作品中的人和物都是被放大的“慾望”的體現,但是這種慾望所萌生的土壤不僅來自經濟社會發展的都市土壤,也包括來自鄉土的生活習俗。陳文令自幼生活在福建南部的鄉村,在那裏,濃郁的鄉土習俗充滿對於富裕的祈願與理想,在物質生活得以不斷提高的情形下,物質性慾望的膨脹與擴展成為一種社會心理趨勢,也同時形成了新的生活景觀。這些環境元素對陳文令的思想意識顯然有著直接的感染,儘管他無意總體的描述這種活生生的情境,但是他卻有著直接的感受。他所能做的也就是表達慾望感的“感”字,並且通過對“感”的表達使現實的情境變得具體而又鮮活。在這個意義上,他的藝術語言不是簡單地來自藝術史中已有的風格,而是來自他自己經歷和體驗過的生活氣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鄉土文化濃郁的場景和視覺的造型也給予他以啟發。在某種程度上,陳文令作品中誇張的造型和渾圓的體塊等形式語言與閩南民間藝術中的傳統有著暗合的關係,他敏感地捕捉到了生活經驗中的視覺元素,並且將這些元素予以推向極端的處理。

  陳文令已經舉辦過多次展覽,但是這次展覽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展出他新近的雕塑作品,同時還展現他重返故里、參加家鄉廟會所拍攝的場景。在極為熱烈的民俗活動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陳文令藝術的本土來源。在那裏鋪天蓋地的祭祀場面所展現出物質的力量,已匪夷所思地形成一種視覺奇觀。這兩類作品——影像的紀錄與他的雕塑,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清晰的關聯,也揭示出陳文令這些年藝術創作的真正謎底。在這個意義上,陳文令的藝術可以説是“形有所據”。

 

  范迪安
  2008年9月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Asia Art Center 亞洲藝術中心
·
人的寓言[1].道
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162x130cm
· 誰能成為亞洲藝術中心?
· [專稿] 托馬利茲THOMA RYSE畫展
· [專稿] 時光都獻給了少女——忻洛汀青島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