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城市景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8-07 16:46: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城市景像

  中國當代藝術正在不斷的向品質化的方向發展,儘管出現了部份淺薄、空洞和概念化的表達傾向,然而,在一個大時代環境的轉換和重建中,一些重要的、肩負當代文化使命的藝術家,在掌握了當代視覺藝術規則及需求的前提下,運用不同的形式手段,創作出了當代社會公共特性所獨有的視覺語匯,並極為迅速的完成了這個時代應具有的、階段性的文化結構重建過程。

  當代原創超形態視覺藝術的奠基人、藝術家烏日金先生頗為突出的再現了這一富有挑戰性的經驗歷程,探索性的先後完成了《意象》(油畫)、《指向》(攝影)、《衝突》(攝影)、《城市》(油畫)作品系列。作為其中較為重要的油畫作品《城市》系列,精之於品質、優之於理性的睿智表達,尤以色彩的精練簡約、結構開放性的純粹以及主題跨越式的描述,映照了藝術家嚴謹的文化態度,也折射了藝術家縝密的思考乃至語言敘述的深厚功力,直接且顛覆性的擺脫了因色彩而色彩的概念化模式,並賦予了色系變化不可多得的思想內涵。在組建色彩語言的同時,結構形式的個性施放,得以張弛有序,並使靜態的節奏變化過程不斷服從主題的需要。藝術家在完善了自我意識的準確定位之後,社會形態與人文形態則成為敏感而被多次觸及的內容,經過貫穿於色彩語言、結構形式、主題特徵的連續描述,使其結果簡約而跳躍、驚駭且脫俗。

  藝術家站在社會學的角度,詮釋了藝術表達的多元性,並對人文形態與自然形態間的矛盾、衝突,進行了大視角的評斷。在其近期完成的《城市•512》的作品中,便暗示了這一矛盾和衝突的存在性,令人驚異的是,畫面中沒有出現與之環境相關的人物,而是將自然生態的“狼”符號,銜接到了城市概念的、被自然摧毀的廢墟當中,使人為破壞(遊漓的狼)與自然破壞(地震的自然威力)的雙重矛盾,悲切而哀惋。藝術家不僅技術性的借符號穿行於事件本身,同時,也揭示了人類對文明內容似懂非懂的模糊心態,以及人為因素與自然形態因素所造成的同等結果。《城市》系列中的“狼”符號,繼對文明“成果”跳躍性的觸動外,作為獨立的象徵性語言,隱含了對人類過激的“追求文明”、“享受文明”的點睛透析。在矛盾衝突的慾望吞噬中,它貼切的顯現了客現的真實,以至於坦誠的“行為”和“態度”,令我們近乎于窒息。

  《城市》系列所反映的內容,不僅是社會形態的組成部份,同時也是人文形態與意識形態的多重展現。藝術家頗為理性的將思考的鋒芒,指向靜態的架上繪畫當中,準確的將捕獲到的視覺內容,高度主題化的概括至靜態、有限的視覺結構當中,尤為凸現了藝術家卓越的構建藝術語言的功力,同時,在一個大時代背景的轉換過程中,準確的尋找到了屬於這個時代的語言特徵,不僅精練的記錄了所有物像變化的始末,也恰當的分析和評判了這個時代最為關鍵的癥結。

  《城市》系列蘊含了當代藝術發展的多元內容,集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色彩學、結構學等諸多學科為一體,堪稱當代藝術的佳作。藝術家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賦予了《城市》系列嚴謹的文化理念以及災難美學的靜態學説,並將人類意識的多變所産生的傾向,進行了悲壯的陳述。城市作為體現文明特徵的內容之一,它已成為人類棲息、生存的不變主題。存在於永恒的是:我們與城市(未來文明)最終將如何建立和諧、依賴、共存的關係,如何避免無為的浩劫或尋找到相對的平衡,藝術家憑藉特有的判斷手段,明確了關鍵的定向性推論,即以人為本的社會形態和人文形態,必須在改變人類自我意識形態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形成所有生態生命的存在基礎。《城市》系列則明確了這一方向,並有效的借此傳遞了突出重圍的視覺資訊。

  作者:巴力
  2008年8月6日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第三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
· [專稿] 穿越時空的詩集
· [專稿] 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冠名權全球公開競選
· [專稿] 卜錦輝個人作品展
· [專稿] 同慶北京奧運走進魅力社區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