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DOUGLAS GORDON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7-14 09:20:2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DOUGLAS GORDON
  展覽日期:2008年8月2日-9月9日
  展覽地點:都亞特北京畫廊
  開幕酒會:2008年6月2日,週六,下午 4:00 - 6:00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機場輔路草場地261號

聚焦體壇明星齊達內的里程碑式作品[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
  首度亮相中國喜迎2008北京奧運,弘揚崇高體育精神的特別展覽
  當前最受矚目的影音藝術家道格拉斯·高登的首次中國個展

都亞特北京( 畫廊代表 Mia Jin www.doartbeijing.com) 將於8月2日至9月9日為當前最受矚目的多媒體藝術家道格拉斯·高登(Douglas Gordon)舉辦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的首場個展。

本次道格拉斯·高登個展是2008北京奧運期間的特別策劃,參展的主打作品為大型影音巨作[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作品聚焦體壇明星齊內丁·齊達內(Zinedine Zidane),對這位中國及全世界球迷奉為偶像的“足球藝術家”進行了刻畫。

[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是道格拉斯·高登和菲利浦·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共同創作的90分鐘“美術館版”大型巨作,在藝術界、體育界和影視界都引起了強烈反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件作品的規模(寬16米,高5米,放映機與螢幕距離9米),是在常規畫廊根本無法完成展示的。

該作品的劇場版曾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映,此後又先後於2006年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期間在Herzog &和de Meuron設計的聖雅各布運動場(St. Jakob Stadium),以及2008年巴塞爾藝博會的著名環節之一“藝術無極限(Art Unlimited)”中完成了上映,將全球藝術界的重量級人物悉數納入自身的觀眾群體。17架錄影機拍攝的每份作品都擁有獨特視角,目前分別收藏于古根海姆藝術館(Guggenheim Museum)、加拿大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里昂美術館MUSAC (MUSEO DE ARTE CONTEMPORANEO DE CASTILLA Y LEON)、瑪雅·霍夫曼基金會(Maya Hoffman Foundation)等全球著名美術館和機構旗下。

都亞特北京期待本次展覽能夠成為中國美術界、喜迎奧運的中國人民,以及到訪中國的全球賓客共用美好體育精神的一次盛典。能夠在奧運主辦城市北京欣賞到齊達內退出足壇後的藝術足球表演,對於所有訪客來講都將是一份意外的驚喜。

此外,本次展覽還將道格拉斯·高登的主要作品匯集一堂,提供了一次難得的觀賞良機。參展作品除[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外,還包括[Self-portrait of You+Me]系列,記錄用膠帶把藝術家臉部變成恐怖形象全過程的[Monster Making of]系列,以及[Text Painting]等30多個系列作品。

高登的成名作是以美國好萊塢經典電影為模板,通過最低程度的介入和加工進行的再次創作。通過對原有作品進行重新加工,藝術家將熟悉的內容變得尷尬而陌生,在展示善與惡、愛與憎、真實與虛假、記憶與忘卻等雙重概念的對立與並存的同時不斷提出質疑。高登十分重視作品與觀賞者之間的溝通,他時而用鏡子將觀眾納入作品當中,時而自己直接在作品中登場。他或詼諧或詭異地扭曲著自身的主體性和大眾所熟悉的文化標準,為觀賞者帶來一份新鮮的感動。

道格拉斯·高登1966年出於蘇格蘭,20歲開始在美術界嶄露頭角,1996年獲‘Turner Prize’,1998年又獲得了古根海姆藝術館的‘Hugo Boss Prize’,擁有一系列傲人經歷。目前高登以多媒體藝術家的身份躋身全球當代美術界最受矚目的藝術家之列,主要居住並活動於紐約和格拉斯哥地區。

都亞特北京畫廊
  010-84572145
  www.doartbeijing.com



I. 作品簡介

影像作品(Film Installation)

在多種作品形式當中,道格拉斯·高登在影像作品方面享有最高聲譽,對這種形式的興趣源自幼年時期全家人擠在不大的公寓裏收看電視節目的記憶。由於電視機放在父母的床邊,朋友們還在看皮諾曹等兒童節目的時候,高登就已經習慣了金臂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等等父母喜歡在睡前觀看的成人節目。高登認為兒時的這种經歷在他當今的作品中構成了重要概念,其中既包括視覺要素,也包括聽覺體驗。

1. 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 (2006)

(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 2006, 90 mins, dimensions variable)

這部道格拉斯·高登和菲利浦·帕雷諾的共同創作的作品在藝術界、體育界和影視界都引起了巨大反響,是道格拉斯·高登的代表作之一。該紀錄片由17架攝影機共同拍攝而成,記錄了1998年法國世界盃和2000年歐洲盃在法國獲得冠軍的“藝術足球指揮家”齊內丁·齊達內(皇家馬德里)的形象。

作品以2005年4月23日西班牙甲級勁旅比利亞雷亞爾和齊達內所在的皇家馬德里之間長達90分鐘的真實比賽為主線拍攝而成。以《七宗罪》攝影師身份而成名的達利斯·漢哲帶領著攝製小組,在球場各處用17架攝影機在特寫和遠景之間不斷調整,追蹤著齊達內身體每一個部分的每一個動作,從臉部到腳下,從手臂到手指,甚至包括他流下的汗珠。

作品刻畫的不僅僅是一個男人的肖像,也承載著兩位藝術家像無數小朋友一樣,希望從近處觀察心中偶像的夢想。技術上的精密程度更增添了作品的特殊性,例如運動員踢球時,會讓人感覺到衝擊近在咫尺。

共同創作人菲利浦·帕雷諾:

菲利浦·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是1964年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法國藝術家和電影導演,其作品主要圍繞關於自然景觀和自己的展示傾向等問題而展開。他經常在原有物體上添加自己獨特的色彩和創意,賦予作品特有的故事。曾在Muse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慕尼黑Kunstverein舉辦個展,作品藏于MoMA(美國), Walker Art Center(美國),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法國), Guggenheim Museum (美國)等地。2006年,帕雷諾與道格拉斯·高登共同創作了“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並在戛納電影節出品。

文字繪畫/影像 (Text Painting / Video)

高登的文字作品讓人聯想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之間的概念美術。作品上只出現幾個單詞,使人的思維跳出眼前的事物,思考的過程超越了作品本身。文字作品關注作品與觀眾之間的肉體共存,但作品本質上是關於我們如何溝通和賦予意義的語言證據,在觀眾和現場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文字的書寫方式包括Wall painting, Tattoo, Video等等。

2. The left hand does no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does not know (unique) (2006)

3. A moment’s silence (for someone close to you) (1998)

(A moment’s silence (for someone close to you), video installation, 1 min 30 sec (loop))

藝術家特有的魅力語言和表現方式使影像和諧共存,與其他大小適度的作品相比,會産生極度的誇張和絢爛之感。看到“為了某個親近之人的瞬間沉默”這樣的語句,觀賞者也許馬上會發動自己的思維定式,假定為關於某個死去的親人、朋友,或是所愛的人的回憶。藝術家運用這種模糊的語句,在觀賞者內心喚起了思考的瞬間。高登創作時最為關注的根本主題,即兩分法邏輯(相對概念)的概念與構想——生與死、黑與白、歡笑與淚水、過去與未來,在這幅作品中也得到了強調。

照片/影像(Photography / Video)

在高登的作品當中,照片在拍賣活動中成交最為頻繁。作品充斥著藝術家個人經歷與記憶的風格,將好萊塢影星照片的眉眼部分用剪刀剪掉 (Blind stars),成為藝術家特有的肖像畫形式的作品。

4. Self-portrait of You+Me

(左) (Self-portrait of You+Me (Marianne Faithfull), 2006, 43.82x50.8, C-print, unique)

(右) (Self-portrait of You+Me (Jane Fonda), 2006, 90.5x80.5, C-print, unique)

‘Self-Portrait of You+Me’系列將經典好萊塢影星的眼睛和嘴部用火燒掉後貼在鏡子上,使觀賞者在照鏡的同時與知名影星的臉合為一體。燒燬的空白營造出一種偷窺癖心理,而鏡子既是恐怖電影中時常登場的恐怖對象,又是自我陶醉的對象,混合著兩種相反的情感。高登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鏡子的投影,通過質疑鏡中人和鏡外人是否為相同存在,建立觀賞者與作品之間的溝通。

5. Monster Making of (1994-2003)

(左) (Monster, 1996-1997, Transmounted C-print, 95.3 x 127cm) 形式1

(右) (Monster, 1996-2002, Transmounted C-print, 95.3x127cm) 形式3

藝術家用透明膠帶將自己的面部修飾成怪異而陰險的形態後再拍成照片。他將自身形象表現得極為醜陋,在拍照前後都沒有任何面部表情。該作品共有以下三種形式:

① 照片形式,身著白色襯衫背手而立的藝術家臉部貼上膠帶,將變化前後的形象並行排列,採取了通常的肖像照形式。

② 本次展覽的參展作品為影音錄影形式,記錄了藝術家面部逐漸變為恐怖形象的過程。

③ 左上方作品在鏡中的投影便成為右上方的作品。藝術家通過左右相反的排列,質疑哪種才是怪物的真正面目,針對人們面對肉體非正常形象所産生的有準備的恐懼感,開了一個幽默的玩笑。

6. Self-portrait as Kurt Corbain, as Andy Warhol, as Myra Hindley, as Marilyn Monroe(1996)

(Self-portrait as Kurt Corbain, as Andy Warhol, As Myra Hindley, As Marilyn Monroe, 1996, C-print, 75x75cm)

由高登本人充當主人公的這組自畫像反映的是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描繪對象涉及從連環殺人犯到流行歌手的多種人群,他們所標榜的分別為性、毒品、搖滾、自殺、殺人、非傳統性取向(如同性戀)等當時社會所嫌惡的對象。藝術家將自身的主體性隱藏起來,著力表現這些人物。

III.藝術家簡介



道格拉斯·高登以所有自己受過驚嚇的經歷和記憶為素材,以好萊塢膠片、搖滾歌手的照片、詩意的模糊語言等大眾文化商品為工具,運用影音錄影、音響、照片、物體、文字等手法進行表達。這些手法突出了藝術家固有的詼諧和不安,同時對觀賞者的反應進行調整,使所有元素之間實現和諧。

道格拉斯·高登以照片和影像裝置作品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其作品主題包括生與死、好與壞、黑與白等雙重性。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德國三月空間——張劍個展
· [專稿]陳家剛個人攝影作品展
· [專稿] 沈辯個展
· [專稿] 仁·八月群展
· [專稿] "異想視界"李曉奇個人油畫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