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6-25 16:42:1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

  展覽標題: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
  開幕時間:2008年7月20日(週六)
  新聞發佈會及VIP酒會:2008年8月6日(週三)下午4點(IVAM美術館館長到場)
  展期:2008年7月20日—8月20日
  地點: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E06
  網站:www.iberiart.org
  策展人:Rafa Sierra, Consuelo Ciscar Casabán
  藝術總監:左靖
  參展藝術家:
  Josune Amunarriz, José Manuel Ballester, Alberto Bañuelos, Fernando Canovas, Paco Caparrós, Juan E. Correa, Carlos Cuenllas, Gabriel Díaz, Tommi Grönlund & Petteri Nisunen, Keiji Kawashima, Isabel Muñoz, Miquel Navarro, Juan Pérez Agirregoikoa, Javier Pérez, Julio Quaresma, Avelino Sala
  (參展藝術家中文譯名)
  霍蘇涅•阿姆納利斯,何塞•馬努艾爾•巴耶斯特爾,阿爾貝托•巴紐艾洛斯,費爾南多•卡諾瓦斯,帕科•卡帕羅斯,胡安•E•科雷阿,卡洛斯•古安亞斯,加布裏埃爾•迪亞茲,托米•克隆倫德 + 佩特裏•尼蘇寧,川島健司,伊莎貝爾•穆紐茲,米蓋爾•納瓦羅,胡安•佩雷斯•阿西雷古伊科阿,哈維耶•佩雷茲,胡裏奧•瓜雷斯瑪,阿維利諾•薩拉
  主辦: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IVAM)
  總監:Consuelo Ciscar Casabán,夏季風

  展覽簡介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和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後簡稱IVAM)將於2008年7月20日共同舉辦“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展覽,開幕當天,IVAM也將同時展示Vicente Michael Seguí關於摩托競技的小説《最後的勝利》(El ultimo Podio)。

  多種原因激發了IVAM在新的一年關注存在於社會、藝術和體育之間的關係。2008年,北京即將舉辦奧運會;西班牙發行量最大、並且在中國有著一定知名度的體育報紙《馬卡報》也慶祝其建刊70週年;與此同時,瓦倫西亞也將舉辦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和一級方程式大獎賽,由於這多種巧合的因素,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IVAM)和北京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決定共同舉辦“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展覽,希望為觀眾呈現一個深深植根於人類內心的奧林匹克運動和體育精神的展覽,並且展示了體育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體育保持了一系列與藝術的關係,我們可以從博愛的精神,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自我完善的不斷追求中發掘這種藝術,所有這些崇高的原則都是為了重建體育和藝術而設立。藝術和體育二者向全世界同步傳達和解的意願。

  在這種意義下舉辦“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展覽, 反映了蘊含在藝術當中的體育發展進程。通過運用照片、繪畫、影像藝術、雕塑和裝置等不同媒介,藝術家們讓我們沉浸在由身體、自然、建築和體育器械所構造的氛圍之中,提供給觀眾深深植根與人類內心的奧林匹克運動和體育精神,展示了他們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而小説《最後的勝利》和本次展覽也相呼應,都是以體育為主題。IVAM的館長Consuelo Císcar Casabán、藝術歷史學家Francisco Jarauta與世界摩托界的勝者Jorge Martínez Aspar為我們共同呈現了牧師Vicente Michael Seguí的這本小説。

  關於《最後的勝利》

  中文書名:《最後的勝利》
  作者:Vicente Michael Seguí(西班牙)

  小説《最後的勝利》和展覽“藝術與體育”相呼應,都是以體育為主題。IVAM的策展人Consuelo Císcar、藝術歷史學家Francisco Jarauta與世界摩托界的勝者Jorge Martínez Aspar為我們共同呈現了牧師Vicente Michael Seguí的這本小説。

  小説給予了業餘摩托車手和摩托車愛好者以最崇高的敬意,尤其是職業摩托車手,當然還有機械師和駕駛員,他們雖未曾實實在在獲得什麼榮譽,卻為這項運動創造著輝煌。正如IVAM的策展人所指出的那樣,這本書描述了有關摩托車界的歷史,書中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很自然的帶著感情感受生活。小説讓人不禁想起傑克•凱魯亞克的那本神奇而又精彩的小説《在路上》。

  哲學教授Francisco Jarauta分析這本書的內容時,開頭以“自然主義”風格凸顯出來,接下來的評論主要圍繞著小説在動作描述上的驚險刺激。他對圖像的感受如此迅速,由此他斷言把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會相當容易。同樣地,Jarauta教授也表示這本書的精髓和鬥牛士Joselito的格言交相輝映。當被問起鬥牛使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他回答到:“因為生活還不夠充實”。

  當Jorge Martínez Aspar談到在摩托界的經歷時,言語中也透露了同樣的思想,只不過這種生命受到威脅的狀態已演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他還講述了一些七十年代他剛剛涉足比賽時的一些趣事,也展示了他與機車世界的關係,帶給我們他在摩托駕駛和競技中的美好時光。

  作者Vicente Michael Seguí表示書中非自述的部分反應了他生活的不同階段,他還指出書中精彩的部分其實是在長久的孤獨中醞釀出來的,而這種孤獨正在逐漸取代摩托在他生活中的角色。

  展覽闡釋:

  有很多原因激發了IVAM在新的一年關注存在於社會、藝術和體育之間的關係。2008年,北京即將舉辦奧運會,與此同時,西班牙發行量最大、並且在我國有著一定知名度的體育報紙《馬卡報》也慶祝其建刊70週年。 多種因素的巧合,瓦倫西亞當代藝術研究所、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IVAM)和北京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共同舉辦“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展覽,希望為觀眾呈現一個深深植根於人類內心的奧林匹克運動和體育精神的展覽,並且展示體育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體育保持了一系列與藝術的關係,我們可以從博愛的精神,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自我完善的不斷追求中發掘這種藝術,所有這些崇高的原則都是為了重建體育和藝術而設立。藝術和體育二者向世界其他地區同步傳達和解的意願。

  讓我們追溯到西元前776年在希臘奧林匹亞舉行的第一屆奧林匹克,從那次歷史性的時刻到今天,所有舉辦過的運動會的本質一直都是相同的:即,將體育理解為一種運動和文化的節日。

  “堅持高品質生活,追求完美;培養不分出身、品質高尚的人才;每四年讓世界的戰火停息,就好像為人們舉辦一次如沐春風的節日; 通過奧林匹克中哲學藝術的參與,使美得到進一步的深化”,這些金玉良言是皮埃爾•德•顧拜旦在19世紀為奧林匹克運動做出的定義,並且它們至今仍很幸運地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它們也正是我們想在瓦倫西亞這次展覽中所大力提倡的,並預示著它們能和蘊涵在藝術當中的奧林匹克和運動精神相結合。所以我們要展開一次研討,這次研討的目的在於將藝術和體育精神邁進的步伐協調一致。

  在這種意義下,“世界紀錄:當代藝術與體育”展覽捕捉到了蘊含在藝術當中的體育的最新資訊。所以,像Miquel Navarro, Fernando Canovas, Paco Caparrós, Julio Quaresma, Carlos Cuenllas, Avelino Salas, Juan E. Correa, Alberto Bañuelos, José Manuel Ballester, Isabel Muñoz, Juan Pérez Agirregoikoa, Josune Amunarriz, Javier Pérez, Gabriel Díaz, Tommi Grönlund & Peterri Nisunem and Keiji Kawashima這樣的藝術家,讓我們沉浸在由身體、自然、建築和運動器械所營造的氛圍之中,這次展覽中的人體藝術部分,由Julio Quaresma與Isabel Muñoz的大型圖片所呈現,這兩位藝術家用他們的相機捕捉到了以身體為聯繫的獨特視角。我們在Josune Amunarriz 2006年的作品《冰川映像》當中能夠找到自然的主題。這個作品由圖案結構組成,讓人們想起那些登山者可以使用其自身登山技巧登至世界最高峰的那些地方。在這部分作品當中,尤其要提到她2005年的作品《喜馬拉雅的呼吸》。作品向我們展示的是巨大峰群之中的一座山峰,拍攝這一系列峰群是從斜坡和凹凸不平的崖壁著手的,向我們呈現了自然的偉大,在不經意間捨棄了人類實體的存在。

  在我們居住的21世紀,將體育大事件與建築的融合是至關重要的:José Manuel Ballester通過他近期在北京的展示的一系列奧林匹克體育館的照片,將這一理念帶給國人。體現這一理念的運動器械作品是Carlos Cuenllas 2005年的作品《方程式》和日本化州島藝術家川島健司的作品《自動化自行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藝術中國專訪著名書法家趙英奇先生
· 雕塑大師展望闡述作品創作涵義
· 瞿廣慈:我是個非常寫實的一個人
· 中國文化藝術的支援者——中國民促會會長張維新
· 專訪著名大篆藝術家竇德盛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