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林天苗裝置作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6-11 14:02:1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媽的”裝置作品展呈現了藝術家林天苗藝術創作上的最新探索。

   繼大型裝置、版畫等具有特色的代表作之後,林天苗近兩年將目光轉向了小型雕塑裝置。她用軟硬可控、易於保存的新型材料製成了小型雕塑裝置,覆之以慣用的絲線、毛髮等材料,最終創造出一系列“媽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延續其以往創作特色的基礎上,在體量、材質和題材內容上有較大突破,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一位進入中年後的女性藝術家對身體—心理、社會—自然、倫理—價值、理智-情感等各種層面微妙關係的超越個體化的感悟與思考。

   這些作品中的女性軀體略顯臃腫,或可稱為豐盈,一如魯本斯油畫中的壯婦。她們有自己的語言,即使沒有面孔和表情,也拒絕服飾。就那樣擺著不同姿態,曖昧而語焉不詳的靜謐存在著。如何去描述人與一棵樹的關係?與一頭野獸的溝通與對峙?這是一個女人鮮活的生命,一具凡人的軀體,血肉、骨骼、皮毛、軀幹交織覆蓋了命定的界限,你、我、他、她和它,都難分彼此地混生一處,是無數異化重構的造境現場。沒有面孔卻仿佛看到無數的面孔,看到千百種的表情不斷變化更新又消失不見,沒有死亡,一直在重生,在生命與生命,生命和物質之間從未停止過轉換,時間凝固的瞬間,我們看到這熱烈卻又寧靜的轉型中的世界。  

  同時,這也是一個“幕布”遮天蓋地,“舞臺”形制各異,讓我們看到一齣出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神秘戲劇的大劇場。

  “媽的”作為展覽的主題,意旨母體或母性存在的共性,它可以靜態地表示具有陰性或雌性的人、物,也可以指一種給予、撫養的過程,還可以表示傳承、繼續的關係。這些意味原始地蘊涵著人們對母性的敬仰和感恩。但矛盾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卻隨意地褻瀆著神聖的母性,正如“媽的”本身透露的曖昧性罵人意味。這種微妙的雙重性錯綜相生,賦予了作品更廣泛的解讀空間。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尹俊油畫展——哭泣的力量
· [專稿] 張華個人雕塑展
· [專稿] “鏡中影像”2008賈穹個展
· [專稿] 融超經驗希臘2008
· [專稿] 2008屆清華美院裝潢雕塑係本科畢業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