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草原》—林然經典鉑金印相系列作品展
開幕酒會:2008年5月10日 15:00
展覽時間: 2008年5月10日—6月1日
展覽地點:雲天影像空間
北京市朝陽區北湖渠酒廠國際藝術園C3006座
雲天影像空間將於2008年5月10日推出《沉默的草原》—林然經典鉑金印相系列作品展。
林然的作品沒有明確的題材意識,也沒有濃烈地批判意味,安安靜靜的影像,實實在在的觀察,讓一切進入視覺的存在物都以本來的面目在暫留中消失,在漂移中還原,只留下時間和空間的經驗過程。看不到隆重的語言氣氛,卻留下意義的指向。這正是他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這就是他的經驗影像,他的家園。
雲天影像空間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北湖渠酒廠國際藝術園C3006座
電話 :86 10 52023892 傳真:86 10 52023908
郵箱:YTPHOTO@GMAIL.COM
www.cloud-sky.com
《沉默的草原》-春分
點石成經
——《林然的經驗影像》節選
藝術的基本定位並不單單在於藝術,而是藝術家個人或群體通過某些媒介或表現手法,試圖改變另一個人或群體的理解狀態或習慣性思維。從這一平常的觀點可以得出:藝術種類之間憑經驗可觀察到的區別主要是表現手法的類型,範圍和運用的不同。作品沒有明顯的意義,而它本身是有含義的客體,這些作品中沒有一件在外觀上屬於某一種語言,“形式語言”是自然語言的技術分支,用於描述作品,構成作品自身的符號組織並不類似一種語言;它在自由表現的結構程式————一種沒有語義學的準句法————的基礎上表現出各種變體;林然的《菊花石》現在作為攝影地理學歷史版圖上的先例,證明了這樣一種表達方式:確切地説,藝術品是藝術家在藝術語境中提供的客體。因而任何符合這些條件的客體無疑都可以成為當下或歷史的藝術品。
在盛行與世的當代藝術一派社會學,政治學的公共意識闡釋的圖景中,林然卻潛心格致一路出印了《芙蓉花》,《草堂》,《道圖》,《沉默的草原》,《菊花石》等影像,我把它稱作為經驗影像。沒有明確的題材意識,也沒有對應的批判意味,讓一切進入視覺的存在物都以本來的面目在暫留中還原,在漂移中消失,只留下時間和空間的經驗過程。我很難用一種方法來概括他的經驗結構,視覺經驗在徬徨,流走,虛空,實相,收縮,擴張,沉積,消散,迷玄,有序等過程中,被暫留,還原,漂移,消失的表現手法不斷歸納和建構組合出各種體量的經驗的意義指向,在不確定的原點涵蓋值裏隱喻著藝術家本體的生命意識。這就是林然的經驗影像。那些個語言,形式,描述,闡釋還用我説嗎?
我曾問林然:你的原點在哪?他説:我喜歡荷爾德林的一句詩:“如果你的靈魂一生都在哀傷中顫抖,那麼,你將無法走出自己,你對他們將一無所知!”
子浪
哪
一切都是影像,存在之無所不在;
影像不是一切,存在不是一件表述的外衣;
影像還是影像,暫留和漂移讓我體會了時間和空間的經驗。
——rayn
林然最喜歡荷爾德林的一句詩:“如果你的靈魂一生都在哀傷中顫抖,你將無法走出自己,你對他們將一無所知”。 在當代藝術一派社會學、政治學的公共意識闡釋的圖景中,他卻潛心格致一路從5x7、7x17、20x24最原始、笨拙的格式裏出印了《芙蓉花》、《草堂》、《道圖》、《沉默的草原》、《菊花石》等影像。我把它稱作為經驗影像。這無疑正在改寫攝影地理學意義上的版圖。
沒有明確的題材意識,也沒有濃烈地批判意味,安安靜靜的影像,實實在在的觀察,讓一切進入視覺的存在物都以本來的面目在暫留中消失,在漂移中還原,只留下時間和空間的經驗過程。看不到隆重的語言氣氛,卻留下意義的指向。這正是他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這就是他的經驗影像,他的家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詩,一個人只有一個人的命運,當代也有當代的邊緣,那些個技術,描述,闡釋還用我説嗎?
在哪就是到哪。
子浪
2007.9.27
于成都外東獅子山
林然
于1958年出生於重慶,現生活于四川成都。1980年開始攝影至今,主要以明膠銀鹽和鉑鈀原底片接觸印相製作作品
主要作品有:
《走出自己》4x5&8x10&7x17&12x20黑白、彩色自然風光攝影輯
《影像的家園》5x7鉑鈀印相輯
《家園的門牌號》8x10黑白上海老洋房輯
《芙蓉花》5x7黑白四川古鎮輯
《尋找自我》7x17潛意識的印象輯
展覽:
2006.8 《風光一把》-雲天影像空間開幕暨當代中國風光攝影家聯展
[雲天影像空間 北京]
2006.10《芙蓉花》-非敘事性的印象
林然5X7經典鉑金印相作品系列
[雲天影像空間 北京]
2007.10《哪》林然經典鉑金印相系列作品展
[雲天影像空間 北京]
《沉默的草原》--大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