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市場和炒作都是合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29 14:17:2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市場和炒作都是合理
  ——香港蘇富比 2008年春拍表明瞭什麼?!

  4月8日,香港蘇富比2008年春拍拉開帷幕。備受世界矚目的亞洲,尤其是當代中國藝術在買家優雅的角逐中,捷報頻傳!香港蘇富比2008年春拍作為藝術艦隊的風向標。不管事前還是事後,媒體關注不斷。

  從去年的局勢來看:房價下跌,股市低迷,物價上漲,對於藝術市場,人們説,也進入到了瓶頸時期。是不是這樣呢?!

  蘇富比2008春拍,共拿出油畫雕塑新媒體藝術拍品約480件(套)。分為東南亞藝術專場,越南專場和丹仕萊收藏、中國當代藝術4個專場。拍品拍出最高價格為5200萬(以下所有價格均為港元,拍賣價格不包含佣金),最低的為2萬港元。我把從拍場記錄下來的作品價格抽取部分作出簡單分析,來提供一組數據供大家參考。在這裡作出補充説明的是:其他沒有計算進來的作品有的是因為流拍沒有記錄下來(本人不強調流拍作品,只關心買家給出的價格是多少),也有因為走神沒有記錄下來的(真是抱歉!)所有數據均為約數,不具有精確性。

 

  東南亞藝術拍賣的狀況

  蘇富比在拍當代中國藝術的時候,首先推出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拍賣專場。

  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拍賣作品總共141件(不包括越南專場),我記錄下了134件作品的價格,總價為6405.2萬。平均價格是47.8萬,超過47.8萬的作品有40件。超過80萬的作品有(含80萬)18件。超過100萬的作品有16件。超過200萬的作品有4件。這四件作品創下的價格,Adrien Jean Le Mayeur拿下兩件,一件是260萬,另外一件42萬。Walter Spies(1895-1942)得一件作品以460萬成交。另外一個印尼大師(別人是這樣跟我介紹的)Affandi(1907—1990)創下的最高價格是180萬。可見現在東南亞大師級別的作品價格就在200萬左右了。1973年出生的I Nyoman Masriadi創下了240萬的高價格,他此次有5件作品流入拍場,另外4件的作品價格分別是170萬和58萬、180萬、60萬,在他的價格飆升到240萬的時候,緊接著拍下的價格只是58萬,在第二回合裏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估價一樣的作品,第一件是180萬,第二件卻只拍出60萬。尺幅的區別我這裡沒有記錄,但是估價相近,所以可以看出這位藝術家的價格並不是太穩定。在本人看來,他的作品從視覺形象來説圖像有衝擊力,採用寫實主義的表現手法,符合流行的審美樣式或者説大眾趣味。從他的拍賣記錄可以看出,拿70萬左右的價錢可以找到他很好的作品了,70萬可以買到很好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整場拍賣,20萬以下的作品佔52件。這就是東南亞藝術市場價格的現狀。

 

  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拍品總共294件(包含當代中國藝術、美國藝術基金———“仕丹萊收藏基金(ESTELLA)”專場)我記錄下了261件作品的價格,總價為37334.2萬。平均價格是143.04萬/每幅。這一價格與東南亞相比確實懸殊,如果減去張曉剛那幅4200萬和劉小東的那組5500萬,再減去岳敏君的那幅1800萬,減去郭柏川的2400萬這四件作品,即257件拍品的平均價格則是91.18萬。這個價格開始説明一些問題。在平均價格之上的藝術家有(吳大羽、羅中立、艾軒、陳逸飛、朱德群、趙無極、王雲鶴、趙春翔、吳冠中、何森、隋建國、宋冬、黃永砯、蔡國強、徐冰、楊傑常、李松松、Liu Dan、展望、Liu Guosong 、Li Chen、周春芽、喻紅、劉煒、唐志剛、方力鈞、劉野、向京、嚴培明、尹朝陽、祁志龍、潘德海、俸正傑、曾梵志、楊少斌、徐冰、何多苓、曾傳興,市場其實就是這麼殘酷。像葉永青、郭偉、郭晉、馬六明、劉海粟等人,這次的拍賣價格都在平均價以下,我們可以肯定市場給予這些藝術家作品的心理價位就是在在90萬左右而以。

  拍品在平均價格之上的作品僅有6件(含帶那4件高價作品),拍賣價格在150萬以上的作品有41件。價格在200萬以上的作品有29件,在200萬以上,市場選擇的藝術家就是羅中立、陳逸飛、朱德群、趙無極、吳冠中、俸正傑、曾梵志、楊少斌、徐冰、周春芽、方力鈞、劉野、向京、祁志龍、曾傳興了。這裡邊大多都是熟悉的名單,以外的部分真的很少。而反過頭來再看看他們其他一些作品的價格大多數人都是有低於平均價格的作品拍出的。這裡邊可以找到這些藝術家一般的作品和代表作品之間大概的市場定位。

  把那四件高價作品除外,剩下的,最高的價格是張曉剛流拍的另外一幅作品(750萬),趙無極的一幅,750萬;其次到曾梵志的作品700萬,稍後是蔡國強和徐冰的作品,拍出的價格都是650萬。很少在拍場上見到方力鈞的代表作品,這次出來的是他的兩件版畫,價格分別是160萬和220萬,他的另外一幅小油畫,拍出70萬的價格,低於估價,不知道是否流拍,從張曉剛和方力鈞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藏家的明智之舉。藏家注重藝術家代表作品的收藏,而不是藝術家的名聲。

  另外一個數據也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如何?!進入拍賣市場以俸正傑和何森的年齡為限,1968年以後出生的藝術家有俸正傑、何森、崔岫文、Ma Yanhong 、Ma Han、Qin Ga、Mu Chen、馬六明、陳文波、鄭國谷、李松松、Wei Dong 、王興偉、汪建偉、趙能智、沈小彤、Ouyang Chun 、洪東祿、向京、Yang Jing 、屠洪濤、Xiong Lijun、劉芯濤、尹朝陽、Shi Xinning 、Yin Kun 、Chen Yu 、Zhu Yiqing&Xue Yongjun Qiu Xiaofei 、馬含、榮榮 、毛焰、徐文濤、陳可、高宇,共35人,其中1968年出生的就有7人,68年——08年,剛好40歲,這些藝術家都是新一代的代表,他們的作品拍出了2903(有記錄)萬以上的價格。參拍作品62件,本人記錄下55件,平均價格52.78萬。最高價格是俸正傑的240萬,其次是尹朝陽的190萬,李松松的180萬,何森的140萬。大部分的作品都是20萬左右。這些價格可以客觀的評估中國當代藝術中堅力量的市場價位究竟如何。

 

  一些感言

  東南亞藝術品市場的價格與中國藝術品的價格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從平均價格47.8萬與91.18萬相比或者與143.04萬相比,也説明不了什麼,畢竟從佔地面積和人口數量來説都是“國家”與“地區”相比的概念。不過,知道東南亞藝術市場的狀況的人就更加清楚,今年東南亞藝術品的價格與以往相比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不需要再詳細的數據了。事實是,中國藝術品的起來牽動了東南亞藝術品的市場發展。從這種發展的勢頭裏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藝術國際級藝術佳作品的市場走勢和前景將會如何。中國的藝術那來的泡沫和崩盤之説呢?!

  有人説,以後的拍賣市場會取代畫廊,我覺得不可能,拍賣提供透明的藝術市場價格,藝術品的交易會根據這樣一個價格來選擇藝術家和交易價格的談成,只有産生競爭的作品才會在拍場上佔據優勢。藝術拍賣的將來發展趨勢必定是圍繞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産生,一般的作品會在二手市場即畫廊和一般的炒家流通,這些叫小盤操作,從購買和倒銷中不會讓一件作品飆升,另外一方面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也需要靠二手市場來成全,即畫廊與策展人的合作,需要策展人和批評家媒體共謀。這是二手市場可操作的部分,以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靠自然生成,比如不小心參加了藝術大展的作品。

  今天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除了自然生成,比如轉型期的作品,然後就是靠參加全國(國有時候會冠以世界或者其他的名義)的美術展覽,獲獎作品將成為最重要的籌碼,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全國美術展覽將會從沉寂中起來再次擔任成全一位藝術名人的責任。只是評審的機構由原來的法定轉換成為“二手東家”的財力支援。

  近幾年,全國“美展”少了,人們以為策展人時代已經結束,其實遠遠沒有,只是最近大家都忙於撿錢。疏忽了前臺的工作,一旦江湖平靜,學術就會來臨!!以為拍賣市場會取消畫廊機制,藝術家直接送畫到拍賣市場進行造價的行為,藝術家必定會吃到苦頭。炒家一味依賴拍場來拉升藝術家作品的價格也只是權宜之計。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還那麼看重上海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的原因,明白這點的藝術家都不會把眼光投向市場而是關注怎樣創作出好的作品參加好的展覽。所以也擺托各位大爺不要再拿那些拍賣市場的價格去問當事人“你的作品拍這麼高,你怎麼看”的傻問題了!!

  從這份數據裏邊,我們還可以分析出新媒體藝術的價格與繪畫雕塑作品的差異,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價格上的差異等等。可以牽引出,市場對老一代畫家的經典作品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是否不夠重視,是否市場過於片面,無知導致對新媒體藝術的冷淡。不同門類的藝術品是否有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的門道等等。我想事情並非那麼複雜。對於市場,本人持樂觀態度。某方面起來了,其他方面就會帶動起來。像郭柏川的作品,2400萬,一幅“破風景”,大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就買這麼貴!價錢,説少也不少説多也不多。有好的作品流出來自然就會有人搶的。“破”和“不破”,在於掌握資本的人,他看待這個世界是用什麼樣的眼光。

  我擔心的是,年輕的藝術家們,被圈養之後缺乏衝闖的銳氣。剛畢業,一齣場就能夠與畫廊簽約的藝術家算是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不過,對於今天這種盛行的不負責任的炒家心態(能給他掙錢就捧著你,賣不出去就把你晾在半邊),簽約的藝術家將需要騰出另外一個手來尋求另外一個上帝的搭救。畫廊和炒家都是以自身利益為取向的。今天的畫廊操作,大多滿意于市場的平均值以下買買賣賣,缺乏合理性和透明度,缺乏學術作為依託。藝術家的保護要靠自我把控。

  我對未來的指望是,今天這樣一種各家畫廊包裝自己的藝術家,這種個體戶現象很快需要聯營來實現利潤的轉換,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在畫廊以外的藝術家和獨立策展人聯手起來,自己搭建新的平臺。這兩種方式都會滋生一流的策展人和一流展覽的時代的來臨,新一代的F4的産生完全有賴於此。今天“蘇富比”的預展作為一個好的展覽是一個預言。蘇富比還會有更好的展覽,會有比蘇富比更好地展覽。會有更加讓人驚奇的數字産生。看官就靜看這個時代的發展有多快好了!

2008年4月15日
林善文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重新開館
· [專稿] 安德里·彼赫威茨攝影作品展
· [專稿] Pour vos evenements
· [專稿] 迎奧運、篆書美、竇德盛大篆書法展
· [專稿] 迎奧運、篆書美、竇德盛大篆書法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