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異像”一種城市圖像心理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27 14:42: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異像”一種城市圖像心理學
  Hetero-Imagery – A Kind of Psychology of Urban Image
  劉瑾、劉韌、許昌昌、陳卓 黃可一、賈有光、邱震、瀋陽、劉家祥、成知勳 攝影作品展
  開幕時間:2008年4月26日15:00
  展期:2008年4月26日至2008年5月16日
  電話:010-64381784/64375284
  電郵: 798@798photogallery.cn
  網址:www.798photogallery.cn
  地址: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工廠內大山子藝術區百年印象攝影畫廊

  Opening time: Apr.26 3:00pm ,2008
  Exhibition time: Apr.26,2008 –May.16,2008
  Tel:8610-64381784/64375284
  E-mail:798@798photogallery.cn
  Web:www.798photogallery.cn
  Add:No4,Jiu xianqiao road,Chao Yang district, BeiJing.
  DIRECTION: 798 PHOTO GALLERY

  “異像”一種城市圖像心理學

  文/王春辰

  今天,中國在融入全球體系後日益顯現出視覺趨同的圖景,我們的社會空間越來越受到視覺的影響,甚至觸覺、味覺;而我們的感情、觀念也越來越被平淡所懾服,乃至被替代。結果一切變得雷同和扁平化——個性被消磨。徹底景觀化後的世界至高無上,儼然是我們的存在標誌,主體與景觀的界限與間隔被消匿在飛速的時間車輪中。實際上,人不願意沉淪在蕪雜的視覺風景叢林中,內心意識裏強烈期待著一種打破日常表像的視覺突圍。這就是一種異像存在的理由。

  這種千變萬化,充滿變數與不確定,也充滿誘惑和挑戰,使這個世界那麼遊移不定、那麼短暫易逝。而人們的心理與我們寄居的這個世界,處在被同構的狀態中,我們時常感到自身亦被物化在眼前的景象中,成為遊弋的物體,繾綣在城市空間中。也因為現代化的載體為城市,城市便成為社會與個體景觀化的代表,既象徵著現代化,也意味著某種現代文化的存在。城市屢屢成為文化的先軀,推動了一次又一次的現代化革命。走入城市,意味著想象的富足、幸福和未來。城市功能一變再變,寄寓了太多的現實慾望。城市於是又成為一種權力結構和地位進階的象徵。這就是城市異像的由來。

  藝術家面對景觀與城市,不斷進行反思,期冀用他們的思考力和想像力越出城市的桎梏。藝術家力圖走出景觀社會的束縛和緊張,用自己最直接、最感性的認知方法,揭示出平面化世界圖景對知識思考造成的矛盾和顛覆,既要逃離景觀化社會的無意義存在,又要努力打破語言被束縛後的僵硬外殼,把語言做不到的具象表達直觀地呈現在世界面前,再度提醒人們回到認識自我的語言中,讓圖像意義的存在與人性的存在表達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城市圖像的突圍,讓一種異像成為原創。因此,城市圖像就有了心理學的意義,凸現藝術異像對視覺景觀的超越和反省,也深刻折射城市被人格化之後的心理形象。這就是圖像心理學的意義。

  憂鬱與神話 劉瑾這組城市作品追求一種平民神話意味,將現實狀態置於荒誕中,隱隱約約地傳遞出一曲憂鬱的悲歌,其圖像故事成為永遠解不開的謎,歷史的索解變成一種永恒。

  美妙與幻想 劉韌以青春夢幻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視覺閱讀,呈現了新一代藝術家感知日常視覺圖景的能力,讓自由的想像飛舞在城市的上空。

  否定與疑問 許昌昌不斷用自覺的思考,來追思城市的存在與變遷,形象地詮釋了城市疏遠於人的無奈,這是一種提前進入歷史考古的發問。

  神秘與驚懼 瀋陽用超感覺的細膩方式,營造了一個神秘之境,不論是怎樣的存在,都因為繾綣于城市的時空中而被冥冥的歷史所懾服,由此顯示了城市的感覺是驚懼多於安逸。

  形式與思考 賈有光打破城市的萬般景觀,將之凝縮為最具特徵的城市形式——通向不可知與私密空間的窗口,上演了一齣歷史與現實的大戲,城市的悲喜劇都在其中。

  景觀與假説 陳卓和黃可一的作品形制宏大、場景開闊,用超現實的虛擬,將一種現實的繁華與現實的虛擬融合到一起,假説顯現了一種對浮華的批判。

  幽魂與自我 邱震試圖尋找真實的瞬間,漫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發現城市給了人們雙重性的身份:自己的一面與自己幽魂的一面,都因為城市的物化,而失去了靈魂棲息之地。

  遮蔽與透明 劉家祥用巧妙的鐵絲網隱喻,來指涉那些榮華的城市景觀實際被遮蔽著,當那些好奇的慾望身影其實是受到懷疑的,真正敞亮這一切的是異像的觀念力量。

  過去與未來 南韓藝術家成知勳用巨大的恐龍骨骼顯現在繁華的現代城市之中,久遠的歷史強烈地隱喻了未來的可能狀態,時空的並置帶來了生命與非生命的哲學思考。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鄭永仁攝影個展——《暗流》
· [專稿] 2008國際龍舟邀請賽角逐浙江龍遊
· [專稿] 吉田公子——世界的新娘開幕現場
· [專稿]兩度半空間--當代藝術展
· [專稿]馬克·呂布和鄭永仁攝影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