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葉永青香港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16 17:07:2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單飛的葉永青——側記葉永青香港個展及借題發揮

文獻部分

展覽現場

作品在展墻

 

  2008年4月 5日下午,葉永青個展《迷涂症——葉永青藝術之旅》在香港藝術中心隆重開幕。藝術家張曉剛、周春芽、張小濤、唐志岡、羅旭、李新建、李季、薛繼業,批評家陸蓉之、呂澎,娛樂圈鄧婕、李亞鵬、張國立、孫冕等人前來祝賀。聞訊而來的還包括了國內外畫廊的老闆,美術館館長、收藏家、政府官員,香港社會名流等。

  展覽分為憂傷的青春詩歌1981-1984 ;潮流的演員和觀眾1985——1989;生活在歷史中1989——19935;遠行和漫記1994-1999;單飛1999-2007五個部分組成,展出葉永青作品30余幅。統觀整個展覽,大體的為觀眾勾勒出了藝術家近30年來藝術發展的脈絡。

  到達香港藝術中心,乘電梯上至五樓,走出電梯的門口,順著聲音望過去,展廳的左手邊正在播放葉永青的紀錄片。舉目四望卻沒有看到葉永青的作品,在展墻前的四週擺滿了藝術家友人送來的花籃。順著人流往裏走,除了看到展墻的正中間寫著這次展覽的主題“迷涂症——葉永青藝術之旅”外,有一段文字格外引人注目:“其實我們一直走在一條回家的路上,路走得越遠,心靈越寬廣。”從這段文字的旁邊,通過一扇門進入,一個寬敞的展廳為我們打開,映入眼簾的是我們久違了的葉永青的“鳥”,這個展廳展現給觀眾的是他1999年以來的新作“單飛”!在這裡我們看到所有的作品都是葉永青“在草稿紙上一揮而就的隨意即性的線條和圖型,卻用超級寫實的方法在畫布上 ‘客觀’地刻劃細節,以局部工作的方式”完成的作品。這個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藝術家7年來藝術發展的歷程。

  展廳是一個複式樓式的2層半的空間。每層的主空間裏邊還有一個十多平米的小展廳,順著右手邊行走看畫,到了裏頭,就面臨兩個選擇——是拾階而下,還是進入小展廳?!觀眾在這裡分流。我走入小展廳,看見兩個一米多高長兩米,寬有80釐米的展櫃擺放在展廳的正中間。裏邊擺放的是葉永青近三十年來參加一些展覽以及他與一些藝術家、批評家之間的通訊等內容。在這些文獻資料裏邊,我們可以看見年輕時的帥帥的葉永青以及,高名潞、栗憲庭他們給葉永青寫來的親筆信。與今天的電子郵件和鋼筆書寫的信件都不同,看到老栗和老高用毛筆書寫下來的“斗大”的文字,讓人心生暖流。那個遙遠的80年代仿佛歷歷在目。好像時間不曾流失,歲月不曾老去。

  從小展廳出來順著樓梯而下,第二層是葉永青90年代的作品:“遠行和漫記1994-1999”,他的《回家》、《你每次都忘了帶雨傘》、《出走》、《散步》、《慕尼黑》等就懸挂在這裡。左手邊是一個錯層,走下5級樓梯,葉永青最負盛名的《大招帖》就擺放在那裏。那是葉永青創作于1989——1993年的作品,這一單元命名為“生活在歷史中”,是在這四年裏邊,中國的社會和藝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革。葉永青參與到了當時很多的重要的展覽中,同時他的作品也典型的體現了他當時作為一位藝術家“介入到這場變革”之中所投入的熱度和能量。此刻這些作品,安安靜靜的擺放在了一個“角落”。

  上到四樓的主展廳,進入小展室,與其他展廳的布展風格完全不同。那些人們從市場和拍場上四處打撈價值不菲的葉永青80年代的作品,此刻,散落在這個小展廳裏邊,作品隨意擺在堤地上和凳子上。有一扇墻空著,幾近空著——只挂了一幅作品,其中一面展墻卻佈置得密密麻麻。原來,藝術家有意把這裡佈置成了他80年代工作室的場景。葉永青或許他的用意是想讓我們看到的只是畫,是一個藝術家的心,而不是錢。他在一塊展板上寫下了這些文字(文章節選自藝術家80年代的一篇隨感):

  “我們是不明不暗,沒有秩序的星星。不停地跳躍在黑與白之間。沒有節奏的擺動在陰陽之間。

  我們是黑暗本身,在黑暗中窺視黑暗。沒有索引。

  我們脈絡不明。

  窺視是一種沉思。沉思是沮喪的一種類型,是終止或者退縮的一種狀態。

  我們端視,端視近乎沒有窒息。查看這生命的動向。動,是一個生命的現象。流動是訊息,我們每個人象一支天線。在空氣中接受收訊息,處理訊息,並感覺到什麼。

  感覺是黑暗的,感覺帶領思考。思考影響感覺。有時候為了快樂一點,我們會想一些令人愉快的事。”

  這就是葉永青80年代的心理空間——有使命感而不失尊重自己的內心,有表達欲而不無選擇。

  回顧葉永青近30年的創作歷程。葉永青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浪尖上保持了近三十年。從1980年在當時中國最權威的學術期刊《美術》發表文章《四川青年美術家談創作》後,改變了他從一個藝術青年的心態成長為一位藝術家。隨著他大學期間不斷的有作品和文章在國家報刊上發表。在大學期間他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從那一個時期,他就成為中國藝術學術界重點關注的人物之一。從他當時的作品可以看出,葉永青的作品遠區別於當年流行的傷痕美術。事實是,自傷痕美術時期起,就以作品的“邊緣性”受到賞識。他是主流藝術系統的一個重要補充。他充當一個豐富的角色。不管是80年代的官方系統還是今天的當代藝術體系,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的眼光,他的作品都顯得獨特和智慧,在藝術造詣上獨樹一幟。

  在80年代初,在別人都歌功頌德的時候他“生命流”;在別人小家小天下的時候他開始他的《大招帖》,在別人波普和頑世的時候他漫遊和塗鴉,寫“心情日記”;在別人都大談觀念的時代他“畫你個鳥!”他總是能夠從過去的一個個勳章裏邊逃離出來,重新調整和找到自己。葉永青説:“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可以不斷逃離的人,一個可以不斷地逃離以前別人給你的或者這個社會賦予你的各種各樣的標簽或者別的東西。我有時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倖存者,所謂倖存者就是不僅僅把自己當作過去時代碩果僅存的人,而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可以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不斷自我更新的人,從原來的陷阱裏邊,從別人給你規定過的那些概念裏邊不斷的逃跑掉,這樣你才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去表達出一些你自己的新的興趣和新的可能性。”作為潮流的演員和觀眾,“單飛”是他近30年來的藝術之旅的真實寫照。

  有意思的是,而這些年來他的作品從市場的價格上了來説遠低於晚比他成名的方力鈞、岳敏君以及與他一同出道的羅中立、張曉剛、何多苓、周春芽——他的那些同學們。同為一線的藝術家,價格上的差異讓這些淘金者看到了機會。市場是催生展覽的重要原因。與前幾次的展覽相比這次香港的個展是葉永青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展覽。《迷涂症——葉永青藝術之旅》提示了這個展覽的重要性。

  這個展覽裏邊,一半以上的作品都是從世界各地的藏家以及美術館那裏借回來展出,讓這個展覽顯得彌足珍貴。比如,他92年創作的《大招帖》(5聯)就是從古根漢姆美術館飄揚過海的借回來的。這解決了我這樣一個疑問:並非藝術家舉辦如此之多的展覽,並不是説這些作品都會是等待藏家的作品。很多知名藝術家的展覽很大一部分的作品都是靠借回來的。

  展覽與展覽的區別在於,展覽品質成為考評主辦方實力的一個標桿。從走勢來説葉永青的展覽越辦越大,越來越好,是葉作品市場上好走勢的一個暗示。藝術市場顯示出了他理性的一面。在我看來,葉永青作品的價格是否起來成為衡量這個藝術市場是否成熟的一個標桿。

  葉永青在多種場合下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説藝術品與作品的價格沒有什麼關係。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葉永青説:“與其讓你的精力過多的去關心這些在現實的名利沉浮,還不如把自己的想法,更多的力量體現在對作品上的表達,畢竟最後最重要的不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看我們真正留下了什麼。”在操作和炒作成為一種潮流的時候,葉永青作為獨立和自由的藝術家,他得淡泊和超脫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粉絲。作為策展人的葉永青作為藝術家的葉永青和作為活動家的葉永青以及思想家的葉永青在歷史上都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市場給與的標桿是什麼呢?!

  看來值得期待!

林善文 2008年4月5日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趣味的共同體”——影像單元展
· [專稿]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2008年春季活動預告
· [專稿] 平靜的燃燒——洪浩昌油畫展
· [專稿] 王茂繪畫作品個展
· [專稿] 等待——張念個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