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趣味的共同體”——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 現場報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16 15:07:0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回軒/拍攝


  由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主辦的“趣味的共同體”當代藝術展,即將於2008年4月15日下午5時在北京798藝術區(酒仙橋4號)拉開帷幕,這既是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的首次亮相,同時也預示著該藝術中心參與中國當代藝術生産與建構的戰略計劃的全面展開。作為西班牙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首次在中國設立的以當代藝術展示、研究、教育和收藏等為主要功能的複合型學術機構,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將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及交流中國當代藝術和文化,並積極推介突出的國際藝術家和藝術項目。

  本次展覽以“趣味的共同體”為主題,共分為主展、獨立影像、西班牙藝術家單元三個部分,由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的策劃人左靖與獨立策劃人盧迎華共同策劃,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影像檔案館負責人張亞璇負責獨立影像部分的策劃工作。展覽匯集了諸如像艾未未、曹斐、邱志傑、楊福東、周鐵海、趙半狄、徐震、顏磊、汪建偉、王兵、李一凡等中國當代藝術最活躍的29位藝術家、導演,以及特邀的10位西班牙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示了繪畫、裝置、攝影、錄影、行為、獨立影像等當代藝術各個領域的實踐。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展覽中的獨立影像部分,它遵循藝術中心對於這一當代藝術領域中最有力量與活力的部分的重視:為此藝術中心已專門設立影像檔案館,將為中國獨立影像(紀錄片)的收藏、研究、展映和交流構建出一座良好的平臺。

  正如展覽主題所昭示的,本次展覽具有強烈的開放性特徵。一方面,展覽試圖通過不同背景、不同年代和不同實踐方向的藝術家的創作和思考展現多種趣味並存的豐富而充滿活力的景觀,在這裡,趣味作為一種超越一般美學定義而成為一種藝術的理想。而通過趣味,觀眾在參與和面對藝術創作的時候將更容易介入作品和藝術家的思考之中,也能讓我們得以更多地擺脫試圖辨別藝術的意義和隱喻的慣性和評價藝術形態和效果的表面價值,而投入到尋找藝術作品本身的特性和藝術家客觀動機的愉悅的過程之中去。

  另一方面,同講究清晰藝術個性的作品相比,展覽又被學術主題引向了一種耐人尋味的曖昧維度。策展人一方面承認“趣味”的多元,另一面又將其轉化成展覽著力的圓心,讓看似沒有邊界的藝術家的個體實踐統統拉入進一個“共同體”中。當我們考察其中的轉換邏輯,就會發現它始終與當下的社會景觀、藝術生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趣味”應該分化抑或是應該被整合併不是此次開幕展所關心的核心問題,而它真正所關注的是“趣味”單子如何在人為的操作下演化成為一種想像的“朋黨”,哪怕這種操作僅僅來自一種眼光。因此,“趣味的共同體”不再只是一個描述性的展覽,而是一個在“弱策展”策略下自我詢問,充滿懸疑的過程。它至少可以向我們提出三個問題:第一,藝術媒介與趣味之間的關係(這裡面蘊涵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第二,策展人的趣味是否會面臨自我質詢;第三,展覽的最終呈現會是何種趣味?而所有問題的答案只有在展覽開幕後,交給參觀者自我解答,也許,這恰恰就是本次展覽的意義所在。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燃點——劉卓泉、練東亞二人展
· [專稿] 尚爾立油畫作品展
· [專稿] 可視的音樂 可聽的美術
· [專稿] 俄國畫家·謝爾蓋油畫作品展
· [專稿] 遲恨非油畫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