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郭海平去上海看“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11 16:33:27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衛生日”,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關注健康不受氣候變化的危害”。昨天南京藝術家郭海平以《看“病”》的方案參加了由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主辦的《介入:藝術生活366天》項目。在現場,郭海平邀請志願者及公眾一起穿上印有“病”字的T恤行走于公共場所,並向遊人派送“共同關注文化氣候對健康的危害”宣傳品,以此作為獻給世界衛生日的特別禮物。

  “介入”項目是一次藝術家集體走出封閉式美術館,直接面對現實生活與公眾的社會藝術實踐。對此,郭海平稱此為“背對藝術,面對現實”的藝術實踐。郭海平認為,“藝術作為‘避難所’和“逃生術”的功能在當代藝術中從來就是不存在的,通過自由開放的藝術創作與實踐,幫助公眾認識自己與現實,從而激發人們更好地改變自己和現實才是當代藝術家們的努力方向。”

  針對這一次“世界衛生日”的主題,郭海平認為,公眾對“關注健康不受氣候變化的危害”中的“氣候”的理解通常會忽略文化的因素,即將其中的“氣候”簡單地理解成“自然氣候”。郭海平認為,對我們今天健康構成危害的“氣候”不僅包括“自然氣候”的內容,而且還應當包括“文化氣候”的內容,即文化的變化是今天“自然氣候”不斷發生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溫室效應正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而隨著溫室效應的産生又必將使得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以及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再比如文化氣候本身的變化對人的身心健康變化也將産生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價值觀”和“傳播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正如“經濟效益”正主導著我們今天大多數國家及個人的運作與思考,電視、網路正將公眾帶入一個脫離自然的虛擬世界之中。這一切對人的身心健康必將都會構成嚴重的威脅。非典、禽流感病毒以及多數癌症和精神疾病的大規模出現就是最好的例證。正因為如此,在“世界衛生日”這一天,呼籲公眾關注“文化氣候”對人健康所産生的重要影響,其意義也是十分明確的。

  將“病”字作為藝術展覽主題,並將其印在服裝上,這是郭海平的一個策劃和創意,通過這個“病”字我們可以看到他將當代藝術完全從傳統的美學系統中分割出來,從而讓人們不再受過去審美藝術經驗的干擾,由此而使公眾能夠更加直接地進入到當下的現實生活所出現的問題之中,並對現實進行實質性的關注與反思。這就是郭海平不斷強調的“背對藝術,面對現實”的精神理念。從當代藝術的視角進行審視,這次“介入”實踐,既是一次觀念藝術的展示,同時也是一次行為藝術和互動藝術的展示。更確切地説,這不是一次展覽,而是一次有藝術家介入的社會活動與社會實踐。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龍藝榜畫廊——歷史心鑒
· [專稿] 《驚夢》——楊勳、董文勝聯展
· [專稿] 齊文清個展
· [專稿] 中·韓當代藝術家作品展
· [專稿] 醬藝術中心展覽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