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da Benglis (b. 1941, 萊克查爾斯, 路易斯安那, 美國)
隱喻式生物型雕塑作品的代表人物,曾嘗試繪畫、素描、化工陶瓷、版畫等多種形式,也有諸多影像作品。在抽象創作與大規模生産之間維持著均衡,作品既成風格又倡導革命性旗幟。兼具表現主義、女性主義、流行藝術、龐克和極簡主義氣質,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傳達資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男性化的極簡主義,以及與之相反聚焦女性的後極簡主義。本格裏斯的作品與其他極簡主義者相比欠缺嚴格性,但她憑藉生動感和原創性征服了此類批判,遊走于直觀表像和象徵性之間。
Lynda Benglis相信藝術是一種豐富的有機身勢語言,並通過在形態奇異的金屬構架表面做出類似皺紋的紋路來表達這種理念。主要關注形象的“身體型”特徵及其對觀賞者的影響,為塑造圖標式印象而使用聚氨酯和鋁等多種材料。在鋁材的使用中,她在對立特徵之間實現均衡的代表性作品,物質性、形態和永久性的相互作用貫穿于作品之中。鋼材和鋁材被賦予褶皺形態,令人疑心面前的金屬作品是某種布藝。對於觀賞者來講,探尋其中並無怪異突兀之感,反而是一種出人意料的愉快經歷。本格裏斯特有的石質和青銅線型作品。儘管青銅材質堅硬,作品卻擁有柔軟的線狀形態,佈滿指紋的表面處理更平添人性之美。但與此同時,作品又強烈突出青銅的材質,給人以新鮮的均衡感。
猛禽
1995-96
不銹鋼, 金屬網絲,硅樹脂和銅
116.8 x 195.8 x 33CM
暴風雨 (Juliet)
1990
不銹鋼, 網絲和鋁
213.4 x 198.1 x 45.7CM
Rachel Feinstein (b. 1971, 亞利桑那, 美國)
1993年哥倫比亞大學美術專業,主攻領域:繪畫、素描、雕塑。其雕塑作品有如洛可可與貧窮藝術(arte povera)的結合,鮮艷而明亮。公認深受貧窮藝術家Pino Pascali的影響。後者直到1967年謝世之前,一直從事著塗抹木塊或在電纜表麵包裹衣料等創作,費恩斯坦從中獲得了對多種材質的靈感。看到15-16世紀以德國為中心的北歐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作品,費恩斯坦對他人未予關注,而且最初不屬於展示範疇的雕塑背面産生了巨大興趣。從該時期文藝巨匠Veit Stoss和Tilman Riemenschneider的雕塑中獲得影響,她開始在雕塑背面進行裝置創作,並將聖經中耶穌受難的場面作為創作主題。有時也以只處理正面的方式增添作品的戲劇性元素,或通過可從多種角度進行多重鑒賞的作品添加影像和戲劇性效果。
無題 (噴泉)
2007
著色木材
205.7 x 127 x 66CM
Los Tres 寬邊帽
1999
混合材質
130x125x124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