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武東東于德國柏林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1-21 11:51:5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佛是誰?佛是我!——我讀武東東的藝術

文字/徐弢 圖片/渡那國際藝術中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大環境便以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不停的發展著。隨著進入世貿後,全球化進程極速加快,大都市的奇觀也日新月異的隨之而來。自西方波普藝術以來藝術便開始傾向於對消費文化的狂熱。大眾文化、消費文化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廣泛素材,視覺元素的豐富使得藝術家們更加迷戀對現代生活中諸多元素的綜合與發掘。

  藝術家武東東于2007年12月在德國柏林舉辦的個覽《佛曰——我是誰?》的系列作品正是中國元素與消費文化的緊密結合的典範。她的興趣在於將那些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卻又被人們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的消費社會的奇異景觀的反應。她的作品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和片段呈現出來。神聖化的佛處於現代都市中,她在化粧、吃麵、購物…… 這一切都是對具有神聖性的佛像之解構。

  佛的頭像與現代人的身體安置在一起,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佛,是神性的,也是神聖的,又是莊嚴的。然而,當與各式各樣姿態的現代都市人物的身體相連接的時候,這種異樣感便産生了。我們可以看到,其演繹的場景均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片段。看似荒誕無稽,卻運用了超現實的手法,結合了幽默,戲謔的方式,讓公眾領會到了,佛並非一定要以“神聖”的姿態展現。

  中國快速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使人們在享受極大物質與財富盛宴的同時,在心靈上不免帶來一絲空虛。所以,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在,因而要去尋求一個精神支柱,部分的人選擇尋求一種信仰,有些人則選擇了去信佛、拜佛去求得精神上的寄託,以及心靈的慰藉進而達到一種內心的平衡。她作品表達了佛像與現代女性身體組合的姿態。這種結合既充滿了衝突與對立,卻又是那麼的和諧統一。畫面中強烈的對比色彩也在傳達藝術家尋求的一種平衡感。

  這種結合可以看作是商業化的産物,《NO.15》中的“星巴克”與《NO.11》中的“康師傅”正是商業化社會的詮釋物;同時它們的結合也是消費社會中的常見之物,比如:《NO.3》的購物場面與《NO.6》的K歌場景;這種藝術也是面向平民大眾的,佛也可以吸煙、上網、追求時尚……

  武東東的藝術有時是現實的、有時也是表面的,瞬間性、感性、快樂、平等、簡單、機械、重復等等諸如此類的形容詞徘徊于她作品之上。可以説,她的藝術對傳統的藝術價值和社會秩序的反諷和不屑。

 

武東東《佛曰:我是誰?NO.1》 數位影像 110x110x3cm 2007

武東東《佛曰:我是誰?NO.2》 數位影像 110x110x3cm 2007

武東東《佛曰:我是誰?NO.3》 數位影像 110x110x3cm 2007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我讀武東東的藝術
· [專稿] Jan Theuninck
· [專稿] 宋永進油畫作品的精神詮釋
· [專稿] 童雁汝南油畫展
· [專稿] 蔣鵬奕個人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