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流動·中國——劉博智攝影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12-20 20:37:26 | 文章來源: 美術同盟

 

Mobility/China Photography by Liu Bozhi
 

主辦:廣東美術館 廣州整合圖像有限公司

展期:2008年1月11日——2月17日

展廳:10、11及通道

 

        人類翻開“地理大發現”一章之後,也就是在中國的明代中下葉時,中國人向海外移民的趨勢開始形成,但真正大規模的移民運動,是與近代史同步的。

        始於鴉片戰爭之後每況愈下的國家沉淪,始於周邊國度(尤其是東南亞)未開墾的土地提供的溫飽誘惑,始於北美洲淘金熱和鐵路建造浪潮所閃爍的富足夢境……從19世紀40年代年起,“到海外去”漸漸成為沿海中國民眾的一種生存取向。

        近兩百年來,無論本土境況孰好孰劣,巨大且持續的生存壓力導致中國向著海外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從未消歇。保守估計,僅是從鴉片戰爭結束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這一時段,離境去國的中國人總數就超過了1000萬,平均每年多達10萬人以上。顯然,從旅途到居留地,伴隨著新移民的更多的是艱辛和磨難,但中國人的出國潮依然一浪高於一浪,甚至還不時還以畸形的形式(例如偷渡)表現出來。而海外棲息地的環境惡化、社會動蕩、迫害頻仍,又或者是對新出現的“金山”的憧憬,更是不斷驅使著曾經的中國移民輾轉走在繼續移民的道路上……一個經典的説法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而據不完全統計,當今世界上(中國本土以外)具有華人血統的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一億。

        來自中國的基礎移民——“豬仔”、“契約華工”、洗衣婦、傭人、墾荒者、小商販、流浪漢——可能不曾料想到,以其為中心而帶動的族親式、地緣式、裙帶式的海外聚集與擴散,很快就在他鄉重構起了一個“中國”——一個雖然分散但卻龐大的“海外中國”。儘管概念上與母國血脈相連,事實上的海外華人社會卻是一個必然與本土有所疏離的獨立世界,其間充斥著不同族群對於祖國難免變形了的記憶和個別經驗,以及各自對中國價值觀念的相去甚遠的理解、選擇和變通,堆積著迥然相異的方言、裝著、用物、習慣、禮俗、符號……

        成型的海外華人社會對於世界生活的影響同樣出人意料:一方面,海外華人力量強烈且富有成效地參與了中國整個現代化進程——從孫中山的推翻帝制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之中;而另一方面,“海外中國”一經形成,便不可避免地被視作“本土中國”的自然延伸,從而成為外部世界審視中國的直接標本或窗口。某種程度上,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基本解讀以及繼發而來的種種想像,大都取自這一似是而非的現成模型。換言之,在相當一個時期內,海外華人社會左右著世界對中國的觀感與判斷,西方對於“本土中國”的錯覺、偏視或誤讀,即有不少緣起于“海外中國”。這種奇特的糾葛,使得“本土中國”與“海外中國”之間充滿了複雜的、多義的、莫衷一是的連結。

        身為海外華人中的一分子,著名攝影家劉博智有著從內部察看與記錄其族群的獨特便利,這也令他天然地具有一個既非西方也非本土的,相對公允且還能切入其中進行觀察的優異位置。華人無比粗礪的生存能力,是一直令劉博智深深著迷的命題。至為重要的是,劉博智對於“海外中國”生態的關注是一個不曾中斷過的連續過程,始於1968年的“華人生存形態”拍攝,延續迄今已經接近40個年頭。同樣可貴的是,劉博智的鏡頭從來都是廣角的,他不會讓他的焦點固定在某個或某些社區中,而是不停移向其所能到達的任何一處華人落腳點;他總是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將目光投射在那些行將消逝的、但依然瀰漫著生命體溫的——從宏大到瑣碎的——各種生活印記上:家園、場景、房間、暗角、物件、墻壁、招貼、刻痕、姿態、眼神、手勢……自1969年從香港移居加拿大及美國以來,他的拍攝行程貫穿了北美洲、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尼多拉瓜、瓜地馬拉、夏威夷、南太平洋諸島、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支那半島、泰國、緬甸、尼泊爾、孟加拉、印度、埃及、土耳其、希臘、義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地。以拍攝時間與空間的廣度、以作品的系統性和密集性來衡量的話,可以説,在這個題材上,劉博智的成就迄今無人能以企及。

        更加值得重視的是,在以驚人的韌性長時間紀錄“海外中國”的同時,劉博智對“本土中國”的關注也異乎他人,這既表現在他的敏感和果決上,也體現于他的熱情和投入的力度上。在改革開放剛剛啟動的1979年,劉博智便不顧一切後果“潛入”當時依然處處嚴控海外人士的中國大陸,進行根本不被允許的紀實攝影活動。近30年時間裏,劉博智回國達16次之多,足跡行經廣東、海南、福建、廣西、四川、西藏、雲南、貴州、重慶、湖北、河南、北京、陜西、山東、上海、浙江、江蘇、新疆、甘肅近20個省區。其以海外華人攝影家的視角對於“本土中國”的紀錄與攝取,為“兩個中國”之間的互相比對、互相觀照、互相注解,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視覺文本。

        拍攝依然在全球版圖上流動的“海外中國”;拍攝在現代化潮流中變動不居的“本土中國”;在持續的不緊不慢的漫遊中實現廣義拍攝;在漫長的拍攝中還原一個民族的流動性宿命;在急速流變的他文化景觀下捕捉永恒的母文化符號;在嬗變中的人種和表情背後確認相似的血脈……《流動·中國》企圖直觀母族與移民之間平淡而又強大的聯繫,以及這種聯繫的變幻,探究在逝去的時間覆蓋之下亙古的不變。這個展覽所展示的作品既是片段的,又是敘事的,每一孤立的畫幅之後都自有動人故事,而不同的故事,則都互相纏繞著並且指向同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關於一個民族存在並且重新崛起的理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龍的變身”——當代攝影展
· “九棵樹”水墨、裝置、攝影展
· [專稿] “異化”——葉大衛攝影展
· [專稿] 今夕何夕—陳農·李悅攝影展
· [專稿]《鏡》—董冬(紹劍)攝影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