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丁葒 趙雙臨繪畫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11-08 10:17:3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丁葒 趙雙臨繪畫展
  Artists exhibition Dinghong Zhaoshuanglin
  2007.11.10—— 11.23

  展覽地點: 798-K藝術空間
  開幕式:2007年11 月10日下午2點
  中國北京朝陽區酒仙橋2號,798藝術區中二街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AM10:30---PM18:00
  聯繫電話:13164289828,84599479
  傳真:84599463
  E-mail:K_ Gallery@sina.com
  Address:798-K Gallery
  798 Art Zone, Main second street, No2, JiuXianQiao Road,Chaoyang region,Beijing,China
  Thursday—Sunday, AM10:30---PM18:00
  Contact: 13164289828 84599479
  Fax:84599463
  E-mail:K_ Gallery@sina.com

 



丁葒
《編號大人體1101》
150x80


 

  藝術家介紹

  丁葒

  中國美術學院附中畢業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畢業,獲學士學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師從戴順智先生,獲碩士學位
  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

 



丁葒
《大人體系列21》


 

  個展情況:

  2007年3月于香港舉辦丁葒個展

  參展及發表作品情況:

  速寫兩幅收錄于《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學生速寫集》,並被美院附中收藏
  作品《老者》收錄于《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學生素描集》,並被美院附中收藏
  作品《老人像》《女模特》于《新美術》上發表,並被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收藏
  作品《老人像》《女模特》參加全國高等美術院校素描教學展
  作品三幅參加“中國美術學院學生自選作品展”
  作品《女青年》參加“中國美術學院建院七十五週年師生作品聯展”
  作品《2001.溫州》《2001.城市狀態》入編《中國當代書畫藝術》一書
  作品《2001.溫州》入選2001浙江省“東方杯”群星美術書法大展
  作品《老人像》參加由中國美協與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舉辦的“黎昌杯首屆中國青年國畫家大展”,獲銀獎

  作品《阿昌族》參加由全國政協舉辦的“56個少數民族大型畫展” ,並刊登于《青年書畫界》
  作品《瓶中古人》入選第28屆世界遺産大會國際書畫大賽展,榮獲銅獎
  作品《老者》《張德長像》參加“以心接物-全國藝術院校中國畫專業學生寫生作品展”(北京展區)
  作品《老者》《張德長像》《女人體寫生》刊登于《青年書畫》2005年總第5期
  作品《大人體系列》7幅參加2005年第二屆成都雙年展新人特展
  系列作品參加“碳.墨”2006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3級研究生三人聯展
  作品《大人體系列NO.1》參加2006全國美術院校畢業生優秀作品提名展
  作品《大人體系列》刊登于《國美藝術》、《清華美術》、《美術市場》
  參加2006年“杭州行”當代人物畫家邀請展
  作品入選《中國當代藝術——2006》
  應邀參加由文化部、中國文聯和重慶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07重慶立場——中國當代藝術大展”

  丁葒早年就讀于浙江美院附中,後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專攻國畫人物,對浙派國畫有了初步感悟,之後到中央美院國畫係學習一年,于2003年考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師從戴順智先生,對中國畫人物做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

  長期的學院教育使丁葒在對中國畫傳統技法有了較深層次體驗和認識的同時,對於水墨和宣紙所提供的可能性做出了新的拓展。她將偶發的積水效果與深入的暈染相結合,使自然生發的肌理與寫實的刻畫統一於人體這一媒介中,將意象、抽象、具象等概念交融在她的繪畫之中,為畫面提供了多層次的可讀空間。在丁葒的人體系列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不同尋常的觀察角度,她將人體“放大”,充滿了整個畫面,甚至只留下扭曲的軀幹,這種近距離的視覺表現,顯然已不同於中國傳統人物畫遠距離的觀察方法,她使具像的人體承載了抽象的意味,在斑駁迷離的氛圍中抒發著對生命逐漸深入的體驗。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名年輕的藝術家,丁葒使傳統的中國畫具有了切入現實的力量感。在她的畫面中,現代人內心深處的焦慮、敏感、不安甚或慵懶等情緒有了真實的抒發。這樣獨特的觀察方式,以及對於生活與眾不同的切入點,反映在極具衝擊力的大畫面上,不能不使“我”——這個每天都在忙於渡過自己生命的現代生物産生了一種反思的衝動,對於生活的反思,對於生命的反思,對於“人”的反思。

  一幅畫能夠深層次的打動觀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生活、有體驗,這對於一個真誠創作的藝術家來説也是其最可貴的品質。

 

  趙雙臨

  1983年1月出生於山東省單縣,
  2000年考入聊城大學油畫專業,于2004年獲取學士學位
  2005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
  導師王玉萍先生,攻讀碩士學位。
  2005年《肖像》入圍山東省第三屆寫生作品展
  2006年《夕陽西下》入選時代的詰問——山東寫實油畫作品展
  入選首屆國內美術院校師生油畫作品展
  2006年《思》在“零六的收穫”藝苑金秋美術作品展中獲得一等獎
  藝苑金秋藝術節美術類新作品一等獎
  入選第二屆國內美術院校師生油畫作品展
  2006年《天涼好個秋》在山東省藝術院校美術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2007年《中國風》《大肖像》參加山東省新農村建設寫生作品展

  什麼是好作品?怎樣能出好作品?原來一直在追尋標準答案,現在我認為這種答案是不存在的。因為答案在生活中,在時間裏。如果命運待自己不薄的話,希望一生能做到內心洞然,積極生活並將生活中的五味反映到作品中,撇棄一切的造作和不自然,感動自己甚或感動他人。作品的一切規則和技巧都是為自己的表達服務的,好于不好都只是相對而言,即追求技術,也追求表達,是我作畫的準則。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Suling Wang : 新作品
· [專稿] 佩裏·豪爾: 顏料錄影和聲音繪畫
· [專稿] 《臉之風景》-孫堯個展
· [專稿] 八大畫廊——陳光明油畫展
· [專稿] 佳士得2007香港秋拍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