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首屆寫生雙年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11-02 00:01:57 | 文章來源: 美術同盟

 

 

展覽名稱:首屆寫生雙年展

參展藝術家:孫為民(特邀),劉小東,白曉剛,康蕾,劉商英,陸亮,裴咏梅,祁葉,石煜,吳嘯海,張春旸,崔小冬,井士劍,金陽平,蔣梁,李文東,梁怡,遊東醌,范勃,宋光智,陳子君,甘明智,黃勇,雷小洲,李育勤,劉可,羅奇,薛景,張西,趙崢嶸

策展:吳楊波

展覽時間:2007年11月8日——18日

展覽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一號展廳

開幕式:2007年11月8日上午10時

 

        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寫生由於畫面相對的“語焉不詳”或者説缺乏“思想性”而失去了與其他具備明確符號體系的藝術形式相抗衡的能力。“對景作畫”的魅力在光鮮亮麗的卡通化圖像、在刺激觀眾生理反應的行為藝術面前黯然失色。寫生的尷尬在於,這種與人的本質相關的傳統活動在浮躁、渴望新鮮刺激的當代觀眾面前沒有了吸引力。

        當代畫家們對寫生的看法也在漸漸進化。在他們的理解中,寫生本質上是一種和對象發生聯繫的畫—布上的創造。在這個寬泛的領域裏,畫家可以自由處理創作主體與自然對象之間的關係。所謂“觀物”,即是探討“如何來看”的問題。因此寫生就成為藝術家實踐自己藝術理念的舞臺。寫生,成為一種“對景再創造”。

        然而當代的寫生無論形式有多豐富,“對景”還是其底線。儘管許多藝術家帶著自己的理唸有備而來,不可預見的寫生對象情況還是造就了寫生的偶然性、直接性和不可複製性。藝術家的心靈和對象交鋒後的痕跡就留在了畫布上,是為“寫生”。

        從這一點上來説,寫生比任何創作都真實:寫生作品是一個時空現場的物證,藝術家在那個現場中留下了他的癡迷、痛苦與狂喜;穿越時空的寫生作品閃耀著一個生命體曾經存在過的傲人光芒。

        在被視覺消費品所包圍、內心渴望得到真實體驗的當代人看來,純粹的寫生作品不啻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寶。

        這次寫生主題展的原意是探測當代學院出生於60後的青年教師對於寫生的看法和現狀,其結果是合情合理而又出乎意料的。

        年輕人的作品選擇了寫生這樣一種方式,但都不約而同地把“自我”放到了寫生的核心價值之中。在他們看來,觀看的方式比看到的對象重要得多。但我們看到,他們仍然對於這種“直面對象”的創作方式錶現出極大的興趣。每每同一個人在不同對象面前表現出的不同風格和情緒,不由讓我們想起了一個古老的詞語:“源頭活水”。

        對照當代藝術活動中通常存在的不依賴對象直接創造圖式的創作模式,寫生帶有更多的不可預見性和反圖式性。正是因為每張寫生的狀態、情感不可被複製,青年教師們對寫生活動的重新重視、寫生的復興代表著當代藝術的一個可能的新方向。這個方向源於傳統、卻因為存在於當代語境中而充滿新的活力。

        以寫生開始,以創作結束;那麼,創作後的寫生又會是什麼?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
· [專稿] 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
· 52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正式公佈參展名單
· 伊斯坦布爾雙年展啟動 華裔擔任首席策展人
· 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閉幕 金獅獎項各歸其主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