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6-14 22:47:08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

        四個女人的“奇跡”

        這是中國第二次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設立中國館,也是中國繼在威尼斯雙年展上亮相、露臉之後的全面參與。本次中國館展出了4位女藝術家的作品,她們一人常居法國,三位常住北京;她們的年齡分別為48、44、35、29歲,從各自經歷表達了對社會之變的訴求;她們風格各異,或實驗或審慎,都具有獨特的想像力。本次展覽6月10日開始,11月21日結束。  

        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國際著名策展人侯翰如打出了一副出人意料的牌。他為中國館挑選的不是明星藝術家,而是4位不同年齡段、風格各異的女藝術家:沈遠、尹秀珍、闞宣和曹斐,主題是“日常的奇跡”。

        當下,歐美各重要美術館正對“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等與女性相關的藝術現象重新關注:洛杉磯當代藝術館的格芬當代空間正在展出《 WACK!藝術與女權革命》,同時,在布魯克林博物館新落成的薩克勒女性藝術中心正在展出《全球女權主義》;前者回顧了1960至1980年代西方世界的女性主義藝術運動,後者從更全球化的視角介紹了1990年代以來的女性主義藝術。侯翰如抓住了這一趨勢。同時,他覺得在國內當代藝術領域中,女藝術家往往被忽略,“事實上,女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有最純正的創意和最自由的精神,她們正以一種健康、獨到的女性視野推動中國藝術界的翻新重建”。

        結合國內外現狀,侯翰如選了4位女藝術家參展,希望以此展示中國女藝術家在日常生活中的獨特想像力與創造力。

        在4位女藝術家中,1959年出生的沈遠是資歷最深的一位。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她就在《中國現代藝術展》上給人們留下了激進的印象。自1990年移居法國後,探究女性移民、女藝術家的日常生活及命運就成為她的創作主題,她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裝置作品以及在各種活動上的現身説法體現這一主題。此次她的裝置作品《初次旅行》仍是對這個主題的延續與深化。

        在處女花園(中國館的地點,位於威尼斯軍械庫的尾端)中,沈遠巧妙地利用了放大的奶瓶及乳頭,加上那部關於被領養兒童首次踏足西方世界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反思在全球遷移時代中,越來越常見的童年移民現象,這種現象比普通移民更複雜微妙:“儘管移民後,兒童的成長環境會很舒適,但未來,他們會面臨文化、種族差異,以及喪失親生父母的問題”。沈遠擔心這段從童年開始的異鄉之旅,因為牽涉血緣、親情、根、文化、種族,那種糾葛會像靈魂裏的黑洞一樣始終糾纏著他們。

        作為實驗藝術風潮的活躍人物,尹秀珍喜歡用裝置與行為作品探究並呈現當代中國社會的激變與她家數代人命運的關係。近年來她越來越關注在私密層面上,男權中心的遊戲規則對女性介入的制約,並以女性化的挑釁方式呈現。

        這次她充分利用中國館空間的特點,根據空間的名字,把自己的作品命名為《軍械庫》,作品中,一百多個“武器電視塔”被置入油庫,這些“武器電視塔”是用布料、紡織品、盤子、刀等做成的,它們被挂在滿是汽油箱的空間內,汽油箱上都蓋了印有條碼和危險警告資訊的紡織品,從而構成了危機四伏的怪異場景,這顯然是對當下全球化過程中過度開放、經濟膨脹以及相應的地緣政治衝突的隱喻。

        在這件作品中,女性的敏感、柔軟通過布料等紡織品表現,電視塔狀的武器則暗示了雄性中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

        影像藝術家闞萱則以一種激進與審慎兼而有之的方式利用了軍械庫的空間,通過平板螢幕和投影播放自己的作品。從《闞萱!哎!》開始,經過《倒數》、《柿子》、《物體》、《垃圾》到《一百下》、《開心女孩》、《或,空蕩蕩》,建造了一個充滿誘惑的聲光迷宮。她巧妙地運用了福樓拜式的美學觀點:要想使一件物品有意義,你只要長時間地凝視它就可以了。

        作為這組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曹斐對都市青年生活方式的新鮮與刺激向來採取全身心擁抱的態度。她喜歡將自由出入于電子娛樂、大眾文化、虛擬現實及都市浮游冒險之間的那些感覺與想像,轉化為多媒體的表達。這次展示的作品受到了聞名世界的網路遊戲“第二人生”的啟發。一個“完全由居民創建、管理的三維虛擬空間”,“浸入式、開放結局的遊戲體驗需要玩家間的真正合作,設計創建自己的空間並居於其中”,所有人都是“棲居者”,“國家”與“區域”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一個以想像力與創意生成的數字世界。在一座氣泡式的組合空間裏,她以“ChinaTracy(中國翠西)”的名義進入這一世界,並設立向所有人開放的對話交換平臺—“ChinaTracy 館”,將“中國館”帶入更為全球化的視角。她試圖通過在虛擬世界中的積極冒險,來影響我們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方式,並提示人們,網路世界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社會關係。

        用策展人侯翰如的話説,4位女藝術家的經歷雖然都不同,但都具有一種非凡才能:將日常物件和經驗奇跡般地轉化為新鮮而觸動人心的藝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