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義大利藝術對歐洲、西方以至對整個世界藝術的發展,均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不僅奠定了歐洲現實主義藝術的基礎,而且還以其深厚的精神內涵和精湛的藝術技巧,不斷召喚邁著現代主義步伐的人們,返回古典的境界,返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和諧世界。 邵大箴,1934年生,1960畢業于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研究》、《世界美術》雜誌主編,博士生導師,俄國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著有《現代派美術淺議》、《傳統藝術與現代派》、《西方現代美術思潮》等。曾任第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劃委員,“義大利文藝復興展”總策劃、藝術總監。2月18日,本報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 最具代表性的文藝復興珍品展
記者(以下簡稱記):關於“文藝復興”的展覽,在世界範圍內主要有過哪幾次主要的展出?本次在中國進行的展覽在其中居於怎樣的地位? 邵大箴(以下簡稱邵):在歐洲國家,多數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長期展出在各大博物館,供民眾自由參觀,此外每年幾乎都會舉行專題展覽。但對於將展品送往國外展出,尤其是在亞洲國家展出,此前並不是很多。本次在我國展出的82件作品中,義大利國家一級藝術品佔10件以上,這些都是很少拿到國外展出的。因此,這次展覽在規格及展品的品質上,都大大超過以往,是一次全面立體地展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展覽。展品主要來自全世界最權威的文藝復興藝術品收藏機構——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學院美術館等,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品等門類,創作時代跨越了13世紀到18世紀六個世紀,涵蓋文藝復興醞釀期(13-14世紀)、早期(15世紀)、盛期(16世紀)、“風格主義”(16世紀後期)和巴洛克階段(17世紀)、巴洛克階段後期(18世紀)。展品出自達芬奇、拉斐爾、卡拉瓦喬、提香、波提切利等20余位藝術家,涉及該時期義大利各個地方畫派和各種風格,反映了文藝復興發生、發展及之後藝術演變的歷程。 我國曾于80年代和90年代舉辦過兩次關於文藝復興的展覽,分別是在北京展覽館展出的文藝復興複製品展,還有在太廟展出過為數不多的文藝復興藝術珍品,而今年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舉辦的這次展覽,是展品最豐富,也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文藝復興藝術精神帶來很多啟發
記:“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是怎樣被中國所認識的? 邵:義大利藝術作為主流的、具有強烈人文主義精神的藝術,從19世紀末開始逐漸為中國藝術界所認識。此後,“五四”運動的弄潮兒們在批判舊制度、舊文化的同時,竭力提倡寫實主義,熱情推崇包括義大利文藝復興在內的歐洲寫實主義。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先驅人物李鐵夫、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以及傅雷、豐子愷、倪貽德、王子云、劉開渠、江豐、吳作人、許幸之等,在介紹歐洲寫實主義藝術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包括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在內的歐洲寫實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不僅使中國表現現實生活的寫實油畫得以發展,歐洲寫實主義也豐富了傳統中國畫的表現觀念與技巧。此外,文藝復興藝術中包含的人文主義精神和藝術家們對描繪現實中人的形象的興趣和熱情,對中國近現代藝術家們也帶來了很多啟發。
文藝復興時期注重“人”的描繪
記:本次展覽的主題和核心都圍繞著“人”展開,在您看來,義大利文藝復興展想給觀眾展示怎樣的“人的形象”? 邵:此次展覽義大利方面是按照“人”作為時代的“鏡像”的主題來策劃的,即藝術像鏡子一樣反映人的形象。理想與現實的結合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人物形象總的特色,在早期與盛期,藝術中理想主義的成分較多,而晚期人物形象逐漸個性化和生活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從中世紀的宗教藝術到19世紀,都是反映各個歷史階段人的內心世界,雖然不同時期人的形象看上去差別不大,但是人的追求和理想都有變化,這是一種微妙的變化。義大利文藝復興非常注重對“人”的描繪,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些展品如器皿和工具用間接的方法反映出人的生活方式,而絕大多數則是直接地描繪人和他們的內心世界,其中很多是肖像作品。其實,“人”是世界藝術共同的和永久的主題。
召喚現代人澄清心境回歸和諧
記:對於非專業參觀者來説,如何縮短自己與這些經典藝術品之間的距離? 邵:藝術本身是高於生活、高於群眾的審美情趣的,因此不能達到讓所有大眾都理解的程度,正是這種距離才使藝術具有吸引力。然而內行和外行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線,對於普通參觀者來説,“看”是最重要的,而且要有自信,在了解作品時代背景的同時,經過多“看”的積累,就能逐漸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凈化心靈,同時形成在紛繁複雜的現象前的判斷力。 記:在科技高速發展、價值多元化的今天,“文藝復興”的精神對人們有什麼啟迪? 邵: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義大利藝術對歐洲、西方以至對整個世界藝術的發展,均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不僅奠定了歐洲現實主義藝術的基礎,而且還以其深厚的精神內涵和精湛的藝術技巧,不斷召喚邁著現代主義步伐的人們,返回古典的境界,返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和諧世界。我認為,本次展覽對於我們了解西方藝術的本源,以及提高藝術家、知識分子和廣大群眾的藝術水準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對於克服浮躁氣氛,澄清心情都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