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著名油畫家靳尚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3-20 11:25:35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家》

詩琴/文


    畫展上
    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原中央美院院長,油畫家、教育家靳尚誼先生於2005年4月1日(今天也是中央美院的校慶日)在中國美術館隆重的舉辦了個人畫展。中央領導,國務委員陳至立女士在開幕式上講話并剪彩,文化部部長孫家政,現任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油畫家:詹建俊、朱乃正、馮法駟、陳丹青、楊飛雲、王忻東,徐悲鴻夫人廖靜文、李可染夫人鄒配珠、靳尚誼夫人雕塑家楊淑卿等各界人士出席了開幕式。
    靳尚誼教授,視藝術為生命,50年來聚集精品歷作,第一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令美術界矚目。這次“靳尚誼藝術回顧展”是由國家文化部、教育部、中國文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
    靳尚誼于1949年15歲考入北平國立藝專,當時由徐悲鴻任校長,1950年中央美院建立後,他又得到董希文、吳作人等名師指導,1955年,又進入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執教的油畫訓練班學習。他以優秀的畢業創作成為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油畫家。
    本次展覽共展出靳尚誼先生的160多幅作品,分為油畫,人物、風景、素描。人們在欣賞其作品的過程中,走進他的心靈世界,靳尚誼的名字于20世紀後半葉至今的中國美術進程,緊密相連,他現還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協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藝術教委會主任。

 

 

創作上
   靳尚誼專攻油畫,鍥而不捨,創作有革命歷史畫,《長征》、《送別》、《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等等,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能,和用藝術反映現實社會的抱負。
    他説:“我把肖像畫創作作為一種手段,目的是要體現我們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追求”。他年輕立志,把藝術理想凝聚在肖像創作之中,改革開放之後,靳尚誼考察了歐美許多博物館,研究了文藝復興以來西方古典油畫的精神,受到名作中那種崇高精神之美的召換,以他的藝術風格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油畫流派,在中國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油畫《青年歌手》以彭麗媛為模特,顯示了他深厚的造型功力,與熟練的繪畫技巧,以及捕捉人物性格特徵的本領,1983年《塔吉克新娘》的創作,標誌著他進入了新的境界,油畫《瞿秋白》、《孫中山》等作品展示了他對人的主題的深化,中西融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水準。油畫《女人體》、《側光》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單純、寧靜。
    靳尚誼教授創作的風景油畫,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情懷,用筆精甚。他把藝術追求與當代的先進文化使命自覺的聯合在了一起。

 

 

歷史上
   靳尚誼堅持從民間傳統中,探求發展中國氣派的油畫,他曾概括總結了兩個“漫長”,一個是自己對油畫藝術的掌握有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一個是“中國油畫要走自己的路”,只有學好西方藝術語言與表達能力,又具有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精神,才能成熟,這更是整體上更漫長的過程。他説:對於幾十年在油畫藝術上學習、研究、探索、追求。我的自我評價是:我覺得我只是在做打基礎的工作,這種工作和老一輩畫家差不多,就是為中國油畫藝術進一步發展打基礎的工作,也可以説是起著奠基的作用。
    讓未來的年輕人有個較高的起點,並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前進。他的真知灼見,對當代畫壇和處理當代中國藝術與世界藝術的關係,非常重要,意義深刻。
    曾記得靳尚誼教授去歐美考察回來説:在中國沒有藝術大師。
    縱觀歷史來看,在世界上涌現出了許多世界級藝術家、藝術大師,如義大利的達芬奇、荷蘭的倫勃朗、凡高、西班牙的畢加索、達利等等。只是歷史文化背景不同,表現風格及手法不同,表現對象具有各國的民族特色,技藝高超,文化深厚,源於生活。油畫是外來藝術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並趕超世界先進水準,中國體育在世界奧運會取得多項冠軍,同樣中國繪畫藝術在世界上也能取得“冠軍”。
    這需要當代及世代畫家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努力,與高超的聰明才智,還需要在世界各地多次巡展,也需要媒體在世界廣泛的宣傳,更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後盾,和出色的、感人至深的、技藝精煉的傑出的藝術作品。
    靳尚誼教授的作品,對廣大觀眾及專業畫傢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油畫作品塑造的細膩、傳神,功力深厚,感情真摯,他謙虛謹慎,品質高尚,堪稱藝術大師,是當之無愧的。

 

特別聲明:本稿件未經藝術中國網站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記意象寫實主義青年女畫家詩琴
· 北京風情油畫家王繼民
· 意象色彩及其表達轉換——談李洋繪畫的理性意識
· 田希豐——春天的呼喚作品展
· 我與春天有個約會-春天畫廊名家作品聯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