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大型藝術活動隆重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9-10 21:50:33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品網

    

    自2006年5月28日正式對外亮相起,經過了近半年緊張有序的現場工作,由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北京當代視覺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張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上海外灘三號滬申畫廊協辦的《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大型藝術活動於2006年9月4日開幕儀式。
    
  在“全球牽手、國際合作”之風紛繁盛行的當下,《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活動堅持的是具有本土意識但不失人類發展共性、具有現實作用又不失前瞻意義的學術定位。首先,它選取的是城市發展這個新鮮而又尖銳的課題,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次,它集結中國兩岸四地(內地、港、澳、臺)當代文化界跨學科領域多股重要力量,共同撰寫藝術與科學間有意味的對話。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為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從醞釀之初就不是狹隘地局限于建立純技術研發的實驗基地,而是特別注重自然、科技、人文、藝術等全方位的和諧發展,因此,這是一個由地區政府主動發起和全力支援的當代藝術實踐,其背景之特殊、歷時之久、規模之大、展示空間之特殊,都具有前所未有的實驗性。
    
  活動邀請了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及澳門等兩岸四地26位當代最重要的城市文化和藝術的創作者,如建築師、公共藝術家、環境藝術設計師、觀念藝術家、數字影像及新媒體藝術家、音響設計師、燈光設計師及城市研究學者,分別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和外灘三號滬申畫廊構思完成26組與張江園區關聯的作品,通過藝術家觀念陳述與張江現場形成的互動展示,首次嘗試將城區建設與當代文化和藝術的模式創新進行有機結合。
    
  依據活動總體策劃理念與實施計劃,《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將於2006年9月4日在張江現場與滬申畫廊同期舉行開幕活動。張江現場舉行現場開幕儀式和獨具一格的現場表演,啟動“進行式現場”。其間,將向媒體及公眾展示藝術家創作示意模型和影像,並舉行畫冊首發式,向觀眾呈獻已完成的兩份文本成果:張江現場調研文獻和藝術家創作過程的畫冊圖錄。同時,滬申畫廊(6組作品)的“完成時現場”將作為整體活動的一幕向公眾開放。    
  
  9月4日起,20組現場作品陸續呈現,至10月上旬將全部實施完成,“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即時舉行“完成時現場”的全面開幕及慶典活動,等待公眾檢驗。屆時,總結回溯式的大型綜合畫冊也會同時出版。由此,活動將進入展示參與期。隨著部分作品的永久收藏,“現場張江”將一直“進行”下去,真正融入公共空間,生發現實意義。

    我們有理由相信,本次活動將以高品質的實體和觀念呈現不僅為文化技術領域的自身發展及成功結合探求可資借鑒的途徑,更可以為專業領域的學理思考和普通民眾的日常經驗帶來全新的體驗!

    附:

    《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學理背景

    1.城市進行式
    “進行式”是語法中一種動詞的狀態,表明事情現在、過去或未來“正在”發生。“城市”與“進行式”的結合,特指本次活動所針對的操作對象不僅僅是中國的城市問題,同時也是正在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的社會、經濟在城市空間組織中的動態性的變化。
    
  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國城市的區域性發展正處在這樣一個動態性的變化進程中。這種變化所導致的結果是,城市狀態的任意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由此而來的中國當代城市化建設與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它已經大大超越了既定和已有的城市規劃和發展的理念、框架和模型,而成為了全球矚目的時代熱點。它不僅僅在實踐的領域內得以直接地呈現,同時也將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進程的理論建構起到推動性的評判作用。

    2.現場張江

    “現場”從詞意上有兩種解釋。其一為“發生事件的場所及當時的狀況”;其二為“直接從事生産、工作、試驗的場所”。因此我們可以將“現場”具體理解為:它描述了“事件與空間的關係”,即在特定的場所中,激發對將要發生的事件的預先設定和構建;同時也表達了藝術活動和實踐與空間的關係,即如何將當代意義上的創新活動直接地導入社會和城市空間以及公共領域。“現場”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它可以承載豐富、多元、關聯和創新的文化活動。“現場”也將重新定義為兩組概念:“第一現場”和“第二現場”、“實在現場”和“虛擬現場”。“第一現場”是活動實施的“實在現場”或“具體場所”,“第二現場”是記錄活動實況(第一現場)的文本,文本則具有公眾傳播、公眾認知、公眾解讀的功效。虛擬現場是激發活動的網路平臺。

    産業園區是以産業經濟培育和發展為運轉核心的區域發展的主題化模式,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初期,它是一種最常使用和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缺乏真正具有城市屬性的空間組織特徵,這種趨向於表面化的、物質建設的城市概念的核心內容,將難以呈現出真正和諧發展的狀態。本次活動將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具體分析為基礎,就普遍意義上的産業園區的形成過程,以及現狀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為內容,確定一套針對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命題,更為具體的研究和操作結合的方法論。尋找到各方面資源的合理配置,得以突破這個臨界點。

    3.進行式+現場

    一個特定的城市個案不僅需要城市的理論創新,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理論的研究轉化為具體實踐的創新模式。“進行式”和“現場”的結合,將以連貫的視點和操作模式,促進了各個學科相互之間的自由滑動。本次活動將聯結城市的研究和城市建設的實踐,同時也聯結了當代文化和藝術的觀念創新與城市的調研和建設。

    ·“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實施方案

    第一階段:現場調查與文本梳理

    時間:4月下旬——6月下旬

    內容:

    1.組織調研小組對張江地區的社會經濟資源進行全面調查,重新梳理張江地區的人文、地理、居住、環境、空間等,並以文本方式構成“現場張江”整體計劃的文獻部分,從方法論意義上確定“現場張江”的觀念形態。(已完成)

    2.舉行媒體發佈會,活動正式啟動。邀請參展藝術家達到張江,與策展小組進行首次交流,明確活動觀念,並初步考察現場。(已完成)

    第二階段:藝術家現場考察與方案提出

    時間:6月下旬——8月上旬

    藝術家通過反覆現場考察張江,初步提交個體方案,並與策劃小組反覆討論,最終確定可實施方案。張江作為高科技園區以及特定的區域和空間屬性,在現場與以不同學科作為背景的藝術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産生不同維度的關聯,並在此基礎上産生新的作品形態。(已完成)

    第三階段:現場實施與呈現

    時間:9月上旬——10月上旬

    活動開幕。通過媒體互動共時性的連接,城市與科技園以不同的方式,將已完成時與進行時、空間時態與展示形態並置的現場,分別以時間與空間互相關連的方式共同呈現。

    空間形態:以外灘三號滬申畫廊為“城市完成時現場”,並通過藝術家互動作品及媒體與張江“進行時現場”連接。

    時間形態:以非線性敘事的方法,使張江的“進行時現場”既提供給公眾一個完整的過程狀態,同時從觀念上又創造了新的藝術呈現方式,探索了藝術與城市及公眾之間可能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態。(進行中)

    - 組織構架

    主辦單位: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單位:

    北京當代視覺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産業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張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上海外灘三號滬申畫廊

    組織委員會:

    主 任:張學兵

    副 主 任:尚玉英

    執行主任:陸方舟

    秘 書 長:袁力強

    副秘書長:周克勇

    首席觀察員:許江

    專家委員會:李旭、伍江、吳越

    首席策展人:范迪安

    首席運營官:周偉

    藝術總監:翁菱 

    策展人:陳浩揚、湯靜

    調研策劃:王家浩

    製作總監:陳堯元、蔡宏碩

    藝術家:陳底裏、何岸、洪強(香港)、梁美萍(女、香港)、劉珩(女)、劉家琨、馬清運、宋濤、隋建國、田園、汪建偉、王暉、王惠民(台灣)、王琦、吳方洲(澳門)、吳衛鳴(澳門)、吳朝暉、徐坦、徐震、楊守廉、楊振中、余加(女)、展望、張興傑(台灣)、鄭國谷、周維崇(台灣)

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尚玉英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許 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