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福建海峽電視臺慕名邀請我作為“張蒂兩岸行”專題節目的特邀嘉賓,介紹箸文化。這次除了帶去唐代鎏金銀筷,宋代綠松石筷等藏品,我還特地帶了清代鯊魚皮鞘,玳瑁鞘等五六把少數民族刀筷。當演播室燈光齊明,張蒂主持問了我有關古筷的起源和發展後,我接著向海峽兩岸和海外觀眾介紹了“刀筷”的來源。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在清代大多不用筷子進餐。滿族和蒙族原是遊牧民族,日常以挂在腰間的短刀吃手扒羊肉。自清康熙登基為清王朝皇帝,再用刀進禦膳,自己也感到有些彆扭,不得不改用筷子。但用刀吃飯是祖制,不可丟刀忘祖,於是賢臣想出創制新式巧妙的食具。將原來挂在腰間的短刀鞘設計成8字形,大圈中插刀小圈中插筷,這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相結合的特殊産物。
當我面對錄影機亮出五六把刀筷後,張蒂主持問我為啥叫“刀筷”?老實説,我20多年前在北京古玩市場第一次見到這種清代古董,叫不出尊姓大名,我就自作聰明杜撰“刀筷”為名。後查到紅學家鄧雲鄉所著《紅樓風俗譚》,稱之為解手刀。清代官員腰間大多挂有此物,也稱為佩刀。可我為行文形象化,乃以“刀筷”相稱。
張蒂這時又問除了滿族蒙族,是否還有其他民族用刀筷?這時我亮出一把七星珊瑚西藏刀筷。藏族至今還保持以刀和手進餐的習俗。此物為百餘年前迎接清末高官進藏,某寺活佛特仿製滿蒙刀筷格式加以藏族風格製成。此刀筷可以説是藏族能工巧匠的傑作,在傳統雕刻吉祥紋飾的銀鞘上,鑲嵌七顆珊瑚和三粒綠松石,另在配件上又鑲了兩顆小珊瑚和綠松。
清代滿蒙刀筷通長32釐米左右,而此刀筷長44釐米,要比滿蒙刀筷長10多釐米,更顯出西藏高原的粗獷民族風格。不過滿蒙刀筷多為象牙筷,用起來儒雅瀟灑,又顯皇親國戚氣派。而此藏族刀筷卻是鋁合金筷,100多年前西藏工業落後,這金屬筷完全手工敲成,工藝雖粗糙,卻顯露出藏族濃郁的鄉土氣息。
這次張蒂在海峽電視臺欣賞了我所收藏的30多雙古筷,特向我豎起大姆指連説“大開眼界”!就以此清代西藏七星珊瑚刀筷而言,在我長城內外、天南北地收藏古筷近30年中,也僅發現這麼一件獨一無二的寶貝,這的確值得珍藏和研究。(作者:藍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