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專一,專屬富人?攝影師與評論家內蒙古展開辯論
7月26日,由《攝影之友》雜誌主辦的“2006中國風光攝影高端論壇”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草原進行,儘管和風光攝影師們就風景攝影的實質發生了激烈的“對峙”,陳丹青、李小山、顧錚等藝術評論家還是普遍認為應該多有一些反映現實人文和地理的風光攝影。
陳丹青首先對中國攝影的多元化提出懷疑,他説,就商業和旅遊用途而言,中國的風光攝影已經和世界接軌,但中國在許多攝影領域如科學攝影、探險攝影和犯罪攝影等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他認為,風光攝影缺乏的是個人主義。
攝影研究者孫京濤批判當下的風光作品的統一性,他認為拍風景是先富裕起來的人的消費生活方式,其對技術的理解太貧乏,“攝影是低段的影像練習。”他説。
論壇發起人,從事當代攝影研究的劉樹勇介紹説,現在中國有8000萬專業或愛好者在進行風光攝影,其對攝影的理解非常簡單,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有600所大學開展攝影專業,“但真正夠資格進行教育的不下20人。”劉樹勇説。
儘管專家一開始對風光攝影的藝術性提出了激烈的抨擊,在場的幾名攝影師們還是對自己進行了“捍衛”。
軍人出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的王建軍稱,攝影不是富人遊戲,他只是純粹愛好。而作品曾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的辜東方則提出,不應該拿藝術的評判標準來看待風光攝影。“風光攝影是形而下的東西,大眾的娛樂攝影我們應該支援。”來自台灣的視覺文化批評學者郭力昕則堅持風光攝影是藝術,“創作的能力和慾望低,不代表他不是藝術,”他説,“我們不要把藝術神秘化了”。題材專一,專屬富人?攝影師與評論家內蒙古展開辯論
7月26日,由《攝影之友》雜誌主辦的“2006中國風光攝影高端論壇”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草原進行,儘管和風光攝影師們就風景攝影的實質發生了激烈的“對峙”,陳丹青、李小山、顧錚等藝術評論家還是普遍認為應該多有一些反映現實人文和地理的風光攝影。
陳丹青首先對中國攝影的多元化提出懷疑,他説,就商業和旅遊用途而言,中國的風光攝影已經和世界接軌,但中國在許多攝影領域如科學攝影、探險攝影和犯罪攝影等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他認為,風光攝影缺乏的是個人主義。
攝影研究者孫京濤批判當下的風光作品的統一性,他認為拍風景是先富裕起來的人的消費生活方式,其對技術的理解太貧乏,“攝影是低段的影像練習。”他説。
論壇發起人,從事當代攝影研究的劉樹勇介紹説,現在中國有8000萬專業或愛好者在進行風光攝影,其對攝影的理解非常簡單,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有600所大學開展攝影專業,“但真正夠資格進行教育的不下20人。”劉樹勇説。
儘管專家一開始對風光攝影的藝術性提出了激烈的抨擊,在場的幾名攝影師們還是對自己進行了“捍衛”。
軍人出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的王建軍稱,攝影不是富人遊戲,他只是純粹愛好。而作品曾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的辜東方則提出,不應該拿藝術的評判標準來看待風光攝影。“風光攝影是形而下的東西,大眾的娛樂攝影我們應該支援。”來自台灣的視覺文化批評學者郭力昕則堅持風光攝影是藝術,“創作的能力和慾望低,不代表他不是藝術,”他説,“我們不要把藝術神秘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