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一直以追求創新為己任,其中“城市山水畫”是深圳首創的重要課題,在歷屆展覽中都引起了極大關注。本屆雙年展將舉辦“全國城市山水畫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深圳市聯合主辦,標誌著“城市山水畫”已經得到美術界的重視和肯定。記者對策展人、深圳美術館研究員魯虹進行了採訪—“城市山水畫”是錢學森提出的。
記者:今年舉辦“全國城市山水畫展”是不是第一次?
魯虹:嚴格説來是第二次。上世紀90年代初,深圳畫院舉辦了一次“深圳畫家畫深圳”展覽,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人民日報》、《美術》雜誌等都做了報道。錢學森先生看後寫了一篇文章,讚揚深圳出現了“城市山水畫”。後來深圳在1996年舉辦了“全國城市山水畫展”,全國很多知名畫家、批評家都參與進來,還出了畫冊。但由中國美協和深圳市聯合舉辦,這麼高規格的展覽還是第一次。
記者:國內其他城市舉辦過同類展覽嗎?深圳和他們相比有什麼優勢?
魯虹:現在“城市山水畫”在全國越來越普及,南京、武漢、哈爾濱等城市都辦過類似的展覽、研討會等。深圳是最早實踐“城市山水畫”並將其理論化的,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城市山水畫”發展,還有國際水墨雙年展這個一流的展示平臺,這是其他城市無法比的。
“城市山水畫”創作群體已經形成
記者:上屆雙年展的“水墨都市”有很多新嘗試,有些畫家把電腦元素引入畫中,還有一批女畫家展示了“她們的都市”。今年展覽的最大亮點和特色是什麼?
魯虹:以往的展覽都是邀請展,今年我們只邀請了十幾位名家,其他都是向全國徵稿。讓我們很驚訝的是,很多自由來稿的水準都非常高,甚至比邀請來的作品還好。來稿一共1600多件,經過全國專家的兩輪篩選,最後選出了104件展出。這些作品風格很廣,不管是內容還是表現手法上都有很多新發展,比以往大有進步。
記者:收到這麼多好作品,是不是説明“城市山水畫”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魯虹:是這樣。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很大的“城市山水畫”創作群體,大家都是把這個當事業做的,説明“城市山水畫”已經深入人心了。“城市山水畫”已經走過草創階段,開始逐步成型。
畫家對城市應該有批判意識
記者:對於“城市山水畫”這個概念也存在爭議,有位老先生曾經説,城市畫和山水畫是兩個範疇,可以説“山水畫的現代化”,不能説“城市山水畫”,您怎麼看?
魯虹:山水畫是一個傳統概念,是古代文人寄情自然、抒發內在情感的産物。現在“城市山水畫”的內涵已經有所變化,畫的不再是自然山水,而是有更多的人造景觀。嚴格來説,叫“都市水墨畫”可能更加貼切。但也沒必要為概念過分糾纏,像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難道這些畫家都是野獸嗎?
記者:傳統的山水畫有很深的文化內涵,現在的“城市山水畫”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化根基?
魯虹:當初錢學森先生提出“城市山水畫”不光是談藝術,而是希望把城市裏的現代建築和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這當然也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
記者:孫振華先生説“城市山水畫”對城市應該有批判意識,您覺得呢?
魯虹:我非常同意。台灣著名畫家羅青曾畫過“鋼鐵山水”,畫的城市都是死一般的“水泥森林”,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而我們的畫還是以歌頌為主,有批判意識的很少,這也可以説是我們這次展覽的一個不足。
追求水墨創新符合深圳城市性格
記者:從表現手法上來看,“城市山水畫”該如何找到新的水墨語言?
魯虹: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題材變了,傳統山水畫的“皴法”等已經不夠了,需要新的技法。這些年來,畫家們借鑒了油畫、版畫、影像、設計等的技法,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雖然在藝術上還沒有達到很高的高度,但是讓“城市山水畫”的天地變大了,還是充滿希望的。
記者:現在有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認為山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應該像國寶一樣好好保護起來;還有一種是致力於在題材、手法上對水墨進行改革,讓它更適應現代社會。
魯虹:其實這兩者之間並沒有根本的矛盾,對傳統的繼承和創新都很重要,大家可以沿著各自的路子走。畫傳統山水的人肯定也要有新的東西,不能一味模倣古人。而我們的創新也是在繼承水墨基本特點上進行的,只不過步子邁得更大一些。説到底,傳統山水畫植根于農業文明,而“城市山水畫”是工業文明的産物。
記者: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從一開始就不斷追求創新,是否跟我們這座城市的特點有關?
魯虹:那是肯定的。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有一種特殊的文化氣質,就是不斷追求特色和超越。在藝術方面,深圳更關注當代藝術和水墨創新,這都是與城市性格相吻合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