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吳為山雕塑展奪人眼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1-08 00:46:50 | 文章來源: 揚子晚報

 

    昨日的江蘇省美術館,名流雲集,熱鬧非凡,由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大學等共同主辦的“文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開幕式在此隆重舉行。這是繼在北京、長春成功舉辦這一展覽後,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對江蘇家鄉父老的一次彙報展。

  本次展覽設在江蘇省美術館一樓展廳和二樓展廳。參展的100余件作品中既有巨型的老子像,也有長不過6釐米、現在已經家喻戶曉的“睡童”。展覽吸引了近千人前往。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人拿出手機或相機拍下一尊尊雕塑。那些從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走來的人物,使人們感受到了盎然古意。但四壁的裝飾,尤其是門口的巨幅噴繪,又傳遞出濃重的現代意味。

  “老子”雕塑噴繪高達16米

  本次展覽最具特色的大膽設計是以吳為山高達16米的《天人合一——老子》雕塑噴繪改造了美術館的大門,大門的四壁則刻滿了《道德經》,觀眾經過“老子”腹中而進入展廳,老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形象靜穆幽冥;整體中空,昭示了老子“無,名天地之始”的中國哲學道家思想。所有觀眾由此進入江蘇省美術館的展廳,同時也進入吳為山雕塑藝術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與“文化隧道”:穿越老子的“空”進入,迎面與執禮相迎的《孔子》不期而遇;為“臨風掃殘雲,闊步邁天下”的《秦始皇》雄風所激蕩;因“心事浩然聯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的《魯迅》,靈魂得以又一次深沉地警醒;在高達3.6米的《似與不似之魂齊白石》如中流砥柱般的藝術精神之體前高山仰止……

  吳為山這樣向記者闡述他用巨幅雕塑噴繪改裝美術館大門的用意:作為傳統文化精神性符號之表徵的老子象徵著中華文明思想之高度, 16米高的大型雕塑噴繪《天人合一——老子》與江蘇省美術館的近代建築的巧妙融合,本身就提供給觀者一個當下性的課題:如何真正地在現代文明中遙接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何合理地將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相整合併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

  “睡童”長不過6釐米

  曾經有專家概括:吳為山塑造了三類人,一是特殊人物,如荷蘭女王;一是歷史文化名人,如老子、孔子等;一是普通人。而普通人中,尤為著名的是“睡童”。昨日出現在展覽現場的“睡童”,長不過6釐米,卻吸引了無數的閃光燈。這幅作品,2003年使吳為山榮獲英國皇家“攀格林”獎,他本人也因此被遴選為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成員和英國肖像雕塑家協會會員,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亞洲藝術家。

  兒童是吳為山“生活·情韻”系列作品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題材。從“睡童”、“春風”、“扎辮子的小女孩”到“長辮子”、“小背簍”,這一件件作品都給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認為他的這些兒童塑像“發現並昇華了童性,體現了人類對童年的一種真實情感”。作為吳為山作品的愛好者和忘年交的楊振寧教授認為它們體現了人類情感的“真、純、樸”,他還非常高興地收藏了“春風”。本次展覽中有10余件作品出自這個系列。

  文化名人情結與身世有關

  作為一名中國藝術家,吳為山對中國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張揚有一種強烈的藝術使命感。多年來他一直從事“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塑像的創作工作,迄今已完成近400件。這個系列的作品歷史跨度大,人物類型繁多,有老子、孔子、秦始皇、魯迅、齊白石、徐悲鴻、馮友蘭、馬三立、費孝通等。這些作品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在看到《似與不似之魂齊白石》之後,未經翻譯介紹就立刻評論説:“看得出,吳先生所塑的老人是從五千年文化中走出的。”

  據記者了解,吳為山的文化名人情結與身世有關,他生於書畫世家,是著名書法家高二適的嫡侄孫。在他童年的記憶裏,高二適這位二外祖父是十分令人敬仰的。他很小的時候,就常聽到父親吟誦二外祖父的詩,也常看二外祖父寫來的那些龍飛鳳舞的信札。長大後,他涉足藝術領域,在南師大美術系讀書時,又了解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蘭亭序》真偽辨”。從此,內心深處更崇拜高二適不隨流俗、敢於直言的文化氣節。2000年,他應邀為高二適紀念館塑銅像時,積蓄10多年的藝術衝動終於爆發,僅用一天便完成了泥稿的創作。吳為山説,自己不僅僅與高二適是血脈的相承,更重要的是傳承了他的人文精神。

  南京的不少文化名流昨日出現在現場。著名書畫家、鑒定家蕭平説:吳為山“寫意雕塑”這條路走得好,其中既可以承接漢代雕塑的某些風格,同時又嫁接了西方造型藝術的一些特點,這樣寫意性的雕塑藝術,內蘊深厚、風骨超然,既遙接中國古代雕塑的寫意精神又洋溢著浪漫情懷和人文情思,為中國傳統雕塑的現代轉換做出了富有創新意義的實踐。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