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義大利設計的中國啟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9-23 23:38:49 | 文章來源: 青年時訊

    “在這50年中,義大利的設計師將不斷進步的工業技術與設計的原創力結合起來,在滿足産品功能要求中追求審美屬性,在國際設計潮流中凸顯義大利文化品質,從而形成了義大利設計整體上的文化與市場雙重優勢。”這也正是不少設計在10年、30年甚至50年後仍為全世界傢具製造商所“複製”的原因。上面這段話是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寫給“義大利設計50年”展覽活動的致辭。

    義大利設計的視覺衝擊

    “是中國義大利年,不是中意文化年”,在採訪的過程中,湯荻一直在糾正著這個來自外界的錯誤説法,義大利使館文化處的湯荻小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受以前“中法文化年”等説法的影響,很多人在向義大利使館諮詢的時候,總會提起“中意文化年”這個錯誤的説法。

    據了解,“義大利設計50年”系列展覽活動近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這是“中國義大利年”期間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而湯荻代表義大利使館文化處主要負責與中方相關單位和人員的接洽、協調。

    從1954到2006年,展覽分成了10年一組的5部分,記錄了因為設計、創意和技術而産生的生活習俗的變化,同時還展出了一組由義大利著名攝影師拍攝的圖片作為非常戲劇性的布景,它們詮釋著每10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氛圍和精神。

    據湯荻介紹,“義大利設計50年”作為義大利藝術展覽的一部分,所展出的作品是義大利近50多年設計成就的結晶,此次展覽預期的受眾群體除了中國美術館慣常的參觀人群外,主要還是針對中國設計界的人群,希望能夠對中國設計界,尤其是産品設計方面有一定的啟發。展出的實際效果表明,此次展覽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每天前來觀展的人絡繹不絕。

    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廳裏記者發現,來參觀的人群裏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還有很多學生把展品的簡介和自己臨時的創意記錄下來。中央美術學院的張同學告訴記者,她是看到學校裏張貼的宣傳海報而趕來的,由於自己就是學習設計的,對類似的設計展覽一直都非常關注,此次展出的很多作品都給人一種出人意料,但又不得不叫絕的感覺,一項看似簡單的設計,實際卻需要設計師們動很多腦筋。比如,有一個馬桶刷,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株塑膠仙人掌的工藝品;把冰箱的外表涂成義大利國旗綠、白、紅三種顏色;把沙發的表面設計成胡亂塗鴉的油彩畫等等,在視覺上是一種享受、一種衝擊。

    先實用然後藝術

    “義大利的設計在現代設計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在現代設計向後現代設計轉變的過程中有著突出的貢獻,義大利深厚的文化傳統使其設計有自己獨特的、不同於歐洲其他國家的特點。義大利的現代設計非常注重設計師個性的表現,注重設計師情感、個人心理在作品上的表現,同時又把現代設計中理性的內容、工業科學的方法體現在設計作品中,讓使用者能夠體驗到更多的藝術感。”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的許平副院長説。

    許平教授告訴記者,雖然義大利設計師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喜歡標新立異,但是他們的設計卻以注重實用價值而著稱。

    湯荻也表示,義大利的設計師一向都是把設計作品的功能放在第一位,從功能入手然後再考慮美觀、考慮藝術性,因為藝術設計尤其是産品設計最終是要贏得大眾的認可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長久地被人們所喜愛。

    在産品設計領域,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今年的樣式明年就過時了,尤其是服裝設計上,今年流行的款式也許明年就是老土了,但是像此次展出的250多件作品,包括一些婚紗禮服設計,最早的有1954年的作品,它們有很多至今還在批量生産,經歷50多年考驗仍能被人們認可就説明瞭它是真正的藝術品,經得起潮流的考驗,經得起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審美的考驗。

    “在這50年中,義大利的設計師將不斷進步的工業技術與設計的原創力結合起來,在滿足産品功能要求中追求審美屬性,在國際設計潮流中凸顯義大利文化品質,從而形成了義大利設計整體上的文化與市場雙重優勢。”這也正是不少設計在10年、30年甚至50年後仍為全世界傢具製造商所“複製”的原因。上面這段話是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寫給“義大利設計50年”展覽活動的致辭。

    賣設計還是賣産品

    在談到産品設計在工業生産中的重要地位時,許平教授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阿來西從前只是義大利一個潔具産品的生産企業,幾經發展,現在阿來西已經是義大利一個藝術設計的品牌,阿來西設計的産品風行世界,而且都是價格不菲。

    北京也有一些賣阿來西産品的地方,價格都非常高,國內能夠買阿來西的人也沒有幾個是拿來使用的,多數是把它當作工藝品、藝術品收藏。

    在阿來西設計的産品中,一個蒼蠅拍設計成了人臉的模樣就賣上200多元人民幣,而國內的蒼蠅拍最多一兩塊錢一個,這上百倍價格的差距就是在設計上表現出來的。許教授感嘆道:“中國要賣多少個蒼蠅拍才能趕上義大利一個蒼蠅拍的利潤啊。”

    許教授介紹,義大利的産品設計由於是要投入批量生産的,從本質上講算不上是藝術品,但是批量生産的每一件産品又都有藝術的品質、藝術的感染力和藝術的風格在裏面,這正是其産品能夠在全球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的原因所在,在使用産品的過程中還能感受到美,這是很多有條件的消費者希望得到的。

    而國內的情形恰恰相反,中國一直被看作是勞動力大國、産品加工大國,在産品設計上少有建樹,中國只是一個加工廠,一個打工者的角色。

    許教授擔心,一旦出現比中國更廉價、更便利的市場,中國的地位就有被替代的危險,這並不是中國的優勢。因此我國提出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這個轉變的重任就壓在了國內年輕設計師的肩上。

    國內産品設計的轉化難

    湯荻告訴記者,在義大利,産品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作品很容易就能得到廠家的認可,很快就會有企業拿去批量生産。而在中國很難見到這樣的情況,大多數企業都是比較急功近利的,不願意花費大量的成本去搞産品設計研發,不敢輕易把設計師的設計産品拿到市場上去接受檢驗。

    許教授也表示,義大利的産品設計理念要先於中國兩步,國內的工業設計基礎還未完全建立起來,所培養的設計方面的專業人才剛剛進入市場接受考驗;而義大利的藝術設計已經進入後現代時期,已經完全在工業生産的基礎上發揮藝術的價值。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上講,國內卻正在消費義大利的後現代藝術作品,比如義大利的汽車、傢具、時裝、皮具等,在國內都非常受歡迎。

    設計師的産品設計要轉化成工廠的批量生産並不是設計師一廂情願的事,首先要有企業願意承擔這個風險來進行這場試驗。許教授説:“義大利設計領域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才被工業生産領域所認可,也是經歷了從不信任到信任,再到非常信任,最後形成了以設計師為中心的工業生産理念。而在國內,設計師只是一個配角,生産的核心是銷售部門。從一個側面也可以反映現在大部分的生産廠家對於設計的重視還不夠,國內的各種設計展覽很多,但是來看展覽的人主要還都是在校學生,是那些搞學習和研究的人,來自企業方面的人則非常少,把設計的理念推廣到企業裏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

    在這方面,湯荻小姐形象地比喻,工業産品設計師的作品要得到企業的認可,才能體現他的成就,才是最終的目的,這就像建築設計師一樣,設計的作品要得到開發商的認可,要有相關部門的批准才能真正落實到具體層面上,否則只是一張設計的圖紙,無法實現其價值。

    湯荻小姐告訴記者,三年前她曾經在中華世紀壇搞過一場藝術設計展,展覽非常火爆,期間還有一些大學生長時間泡在展廳裏作筆記,可見中國對於類似的展覽還是很渴求的,我相信這樣的展覽一定會給中國設計界帶來很多靈感,但是能夠真正實現的東西我至今還沒有見到。

    給年輕設計師一些空間

    就在採訪許平教授之前,他接待了一批來自日本設計教育界的參觀者。許平告訴記者:“國內設計方面人才的培養近幾年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國家開始重視,學生的教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上午來中央美院參觀的日本教育界人士表示,中央美院的條件要好于日本大部分的類似的院校,很多國外的學生都願意來中國學習美術設計。”

    另外,許平還介紹,在民間的設計教育也開展得非常活躍,現在關於動漫設計的學校、輔導班到處都是,這證明這類比較時尚、比較前衛的設計方式非常有市場,而且也非常受年輕人的歡迎,他們因為喜歡才會用心去學,才容易出成就。而在工業産品設計上卻沒有類似的現象。這是與二者的特點有關的,動漫設計很容易見作品、容易出成果,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即使沒有企業願意買,挂在網際網路上也是一種成果展示。工業産品設計就很難做到這一點,設計出來的産品不能得到商家的認同就無法實現其市場價值,設計師的勞動成果就無法體現。

    談起現在這一代設計師,許平既為他們高興也有些擔心,他説,中國設計教育經過20多年的發展為中國工業生産發展貯備了大量的人才,現在這批設計師都已經進入起跑狀態,國家進入工業設計的發展階段、企業有意識、消費者有品位、市場有需求,一切的因素都在召喚這些年輕的設計師投入到産品設計的潮流中去,在此之前的一切都只是準備工作。對於這一代的設計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同時,許平認為,這些年輕設計師還是存在很多壓力的,中國加入WTO後,在工業産品設計這塊是不設防的,國外優秀的設計師在中國有自由發揮的廣闊市場空間,這就意味著年輕的設計師剛一齣道就要與世界各國的設計師同臺競爭,就要與大師級的設計師競爭,這對於初出茅廬的人來説會是很嚴峻的考驗。所以,國內各方面應該給我們自己的設計師一定的發展空間,而對於很多中小企業來説,他們要想得到長遠的發展也需要設計師的支援。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