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a
現在UE(User Experience)這個詞是越來越火了。大大小小的網路公司,紛紛成立UE部門,網頁設計師也統統改稱為“搞UE的”,設計行業內,談論UE、學習UE、傳播UE,似乎成了一種時尚。前不久,UPA中國還有一個活動——“用戶體驗時代,我們何去何從?”直接把我們推到了提高用戶體驗的最前線。
為什麼設計部門要對“用戶體驗”這樣一個綜合的指標負責?
為什麼設計師要獨自承擔這樣沉重的歷史使命?
公認的是,用戶體驗是一項由各個領域和學科共同創造的綜合感受,就網站來説,它是指用戶訪問一個網站或者使用一個系統時的全部體驗。他們的印象和感覺,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還想再來/使用。他們能夠忍受的問題,疑惑和BUG的程度。
影響到用戶體驗的會包括:
網站的內容是否契合期望值;
文字措詞是否得體;
下載速度是否可以忍受;
功能是否實用;
資訊提示是否及時;
佈局是否清晰
……等等
這裡涉及到:
商業定位、市場推廣、産品需求是否精準;
系統是否穩定、快速、高效;
色彩和風格是否對業務需求有強化和固化的作用
……等等
你可以看到,在這樣一個由諸多因素同時産生作用的環境下,界面設計能佔到多大的比例?設計師能做的工作有哪些?
是的,我們做的是最具體最細節的工作,我們的工作成果是最直接被用戶感知的,我們有這樣的職業敏感和能力通過一點小小的改進能快速提高用戶體驗的滿意度,但這是否能真正解決目前網站的體驗問題?
市場部説:我們要在登錄頁面加一個市場活動通告,而且是最醒目的。
産品部説:我們增加了新的功能,我們想把它加在“幫助”資訊裏。
銷售部説:我們要賣這個頁面的廣告,你們幫我把這些廣告放進去。
研發部説:你們的這個交互方式會增加很多行代碼,我看不要做了吧。
這個時候,你除了去大段大段地講一些類似:我們的每個頁面都是完成一個任務,分支任務太多會干擾用戶的專注,資訊分類不準確會讓用戶迷惑,這個頁面的功能是XXX,你投放的廣告並不是用戶的目標,用戶體驗是由細節組成,增加代碼是值得付出的代價……的道理,還會動用一些“軟招術”。UE是否能被成功推動,完全依賴於設計師的溝通水準和人際關係,變成了一種個人行為。
這真是體驗的悲哀。
|